当生命逝去时她捐献角膜传递着光明

西部商报 2018-04-10 01:14 大字

◎在生命尽头,她叮嘱家人一定要帮她实现捐献器官的愿望。

◎专家介绍,本次捐献的2个眼角膜最少可让4人、最多可让8人重见光明。

西部商报讯 首席记者金奉乾 通讯员南志忠 4月5日是清明节,是缅怀故人的节日。而在这一天,一位24岁女幼师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在生命尽头,她叮嘱家人一定要帮她实现捐献器官的愿望。家人强忍悲痛,遵照她生前遗愿,捐献2个眼角膜,将为多名眼疾患者送去重见光明的希望。据悉,这是定西市首例眼角膜捐献。

4月5日上午9时26分,定西市红十字会值班电话急促响起,“我是小娟(化名)的家属,现在定西市人民医院,要联系你们无偿捐献眼角膜”。挂断电话,定西市红十字会立即取消假期,组织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赶赴医院,开展协调、登记、见证等捐献服务工作。一方面现场汇报衔接省红十字会、相关医疗机构眼库专家。另一方面,积极与医院、家属衔接捐献有关事宜,完成了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手续,工作人员一直陪同家属等到眼库专家组到来,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全程见证下,当天下午4时完成了捐献前期签字、眼角膜摘取手术及遗体告别。据专家介绍,小娟本次捐献的2个眼角膜最少可让4人、最多可让8人重见光明。

据了解,小娟生前是一名幼师,年仅24岁,因身患透明细胞肉瘤,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在生命走到尽头后,她嘱咐家人:“我生前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我走后,把我身体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算我最后的一点心愿。”万分悲痛的家人经过商量,遵照小娟生前遗愿,决定将她的眼角膜通过定西市红十字会无偿捐献给失去光明的患者,让他们的生命重现光彩。

新闻推荐

做强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杨世智这几天,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恺的行程安排满满当当:先是在兰州参加了一个关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活动,接着赶往内蒙古自治区出席马铃薯产业发展展会,还要到北京参加一个全国性的马铃薯产...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