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书法家苏局仙诗翁与诗人夏羊的诗墨情缘
张镔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诗书坛,有两位年过百岁超期颐的诗人书法家:一位是被称为“南仙”的上海人苏局仙,另一外是被誉为“北佛”的北京人孙墨佛。苏局仙生于1882年,孙墨佛生于1883年。苏局仙长孙墨佛一岁,写诗万首,著文千篇;孙墨佛亦作诗五千首,著书百卷。二老书法均达到炉火纯青,人书俱老之化境,故有“南北仙佛翁,书坛双寿星”的美誉。1991年12月30日,清代最后一位秀才、“上海第一老人”、有“南仙北佛”之称的“南仙”苏局仙溘然长逝,享年110岁。翌日的新华社用22种语言向海内外媒体播发了局翁作古的消息。《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等均撰文报道苏局仙的事迹及悼念文章。香港《大公报》连续三日在头版予以报道。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秀才、长寿老人、著名诗书大家的逝世,震动了全世界。
家父夏羊与苏局仙的诗缘墨情,缘于1979年冬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一次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全国性群众书法评比活动,消息发出后,在书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收到稿件近50万幅,从中评选优秀作品100幅,一等奖10幅。苏局仙以百岁高龄书写的《兰亭序》高中夺魁,获得一等奖,最为轰动。他又是唯一在世的清末秀才,经历了清朝、民国、日伪统治等五个历史时期,赢得了“一身是史,五朝人瑞”的美誉,更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关注。当时远在陇上定西的夏羊看了文汇报所刊《雪霜已过沫东风》的报道后,甚为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奇迹,文化人能活到百岁者不易,而犹能挥毫写诗者更难,便带病写了一首七律《恭贺百岁老人苏局仙荣获书法一等奖》:“仙翁百岁辟新蹊,挥就兰亭意匠奇。雨湿虬松风抚水,烟笼峭石露凝玑。诗壮盈箧遭妖火,健笔临池映晓曦。嘉奖获荣心力旺,奋髻老骥跃霜蹄。”家父又写了一通寄给苏老的长札,以示祝贺微忱。
从奉答诗中可以看出百岁诗翁虚怀若谷,谦和自省,对人才的重视和对艺术内质的联系,理解得透辟精深,在诗歌创作上,他相信多才者,而又分离出自己。他高尚的品格,丰博的学识,即能启发人通悟,又能使人自励。他的“作诗未必穷而工”,一反过去“穷而后工”的观点,以多角度审视问题。他的“高唱山塬”“清声玉振”练到构思敏捷,脱口而出。他在诗中又劝慰家父要善于养生,“病多为思虑”“琢句易损神”。他生平也是多病几经危险,“死中求活”的,故在尾句中指出了克寿的奥秘:“胸头常养一团春”,说得中肯深刻而含有慧理真情。诗中的“欧”同“呕”,“冯”同“凭”,仅作注释,以免误读为别字。
苏老的这帧奉答诗扎手迹,上署“奉答夏羊先生哂正”,下盖“百岁老人”钤印,使诗札更加显得雅气庄重。家父特请上海著名金石篆刻书画家唐炼百题写了“人书俱志”四字篆书,并作跋:“夏羊诗家嘱题百岁老人苏局仙答诗七律三首墨迹,敬篆人书俱老四字以归之,竝希指疵。庚申小满止七日,唐炼百记”。甘肃著名书法家沈年润先生又以行书抄录了夏羊写给局仙翁的恭贺诗,并题了跋语:“上海南沙苏局仙先生鹤龄百岁,犹悬腕不辍,所书兰亭序行书,荣获全国群众评比一等奖。夏羊老友颇为感动,于1979年11月8日奉七律贺之,苏老厚爱不遗,欣然酬答七律三首,深表关切策励笃诚,情意真挚,虚怀若谷,风范良可嘉也。夏羊兄嘱录贺诗,谨书以志其美传耳。庚申岁桃月下浣,沈年润书”。这三件名家墨宝,已由上海朵云轩用传统工艺装裱成精致手卷,现珍藏于夏羊故居之夏羊艺术馆展厅。
1979年12月25日家父复致函苏局老表示谢意。
新闻推荐
现已进入冬季,大部分流浪乞讨人员衣着单薄,食宿无着,又不能主动到救助站求助,极易发生冻伤、冻残等意外事故。为帮助他们安全过冬,体现党和政府关爱以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民政工作宗...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