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耕耘结硕果 扬帆再起航——安定区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走笔

定西日报 2017-10-09 06:52 大字

通讯员易思耿陈建龙

“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成了八瓣瓣。打下的粮食吃不到头,煮一锅洋芋好过年。”

在安定,从开始实施“洋芋工程”到如今全面推进马铃薯主食化工作,马铃薯产业记录了安定的沧桑巨变。

“安定区马铃薯产业面临不做大、做强,就做死的局面。”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在多次调研后指出,必须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努力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做精。

现在,安定马铃薯产业再次屹立在时代潮头,扬帆起航——

着力提升马铃薯品质,加快种薯产业转型升级

在安定区香泉镇陈家屲村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所长李进福拿起一个鹌鹑蛋大小的微型薯自豪地说:“这一粒微型薯出口价为50美分,相当于人民币3块多。”

对于安定区而言,良种是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命线”。

全区现有马铃薯种薯企业17家,年生产脱毒微型薯5亿粒,占全市8亿粒的62.5%、全省10亿粒的50%、全国15亿粒的33%,其中外销4.45亿粒。

为了打造脱毒种薯地域品牌,安定区将以“定西马铃薯脱毒种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为契机,发挥爱兰、凯凯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扶持种薯企业做大做强,组团打造安定种薯地域品牌。

积极开展高产抗旱、专用马铃薯、早熟马铃薯等品种的研究选育。今后三年,全区每年引进繁育2个以上的国内外马铃薯主食开发专用品种,每4到5年更新一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种薯推广应用,以高山隔离扩繁和网棚扩繁为重点,建立原原种生产、原种扩繁基地和一级种扩繁基地,大力实施“户均一亩种子田”工程。争取到2020年建立原种扩繁基地2.5万亩、一级种扩繁基地18万亩,生产原原种6亿粒。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种植环节转型升级

今年,安定区种植马铃薯101万亩,建成马铃薯核心示范区36个19.24万亩。但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标准化种植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与蓝天集团有合作,丰产减产,都有最低保护价,会员还能多卖两分钱,心里有底呢。”王永军是安定区团结镇鑫源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去年流转了1000亩地种马铃薯,今年又带动大户种植2000亩,农户种植3000亩。

蓝天集团负责人李幸泽说:“淀粉公司对马铃薯品种要求高,我们和老百姓合作,原料有了保障,淀粉质量也高,这也是我们马铃薯淀粉行业内产能做到西北第一、全国第二的原因之一。”

安定区围绕稳面积、增产量、提效益、增收入这个目标,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户参与基地建设,按照“项目跟穷人、穷人跟能人、能人跟主体、主体跟市场”的模式,扎实推进马铃薯产业供给侧改革。

针对土壤、水肥等地域差异,全区大力推广“黑色全膜覆盖+脱毒种薯+配方施肥+机械耕作+专业化防治”标准化种植技术和“揭膜—旋耕—抢墒覆膜—机械种植—机械收获”的机械化抗旱技术以及膜下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切实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让创新的“触角”延伸到县域

今年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县域经济活则全国活,县域经济强则全国强。怎样才能让创新驱动的“触角”延伸到县域?...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