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成为“土专家”
本报记者陈泳薛砚
初秋,安定区团结镇小山村的洋芋花开得正旺。9月5日清晨,这里原本寂静的洋芋地里忽然热闹起来,在安定区优质多抗广适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基地,来自省农科院的技术员们和当地的种植户聚集到一起,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马铃薯育种防病的技术培训。
天虽然下起了雨,但在现场的农民们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大家聚在为数不多的几把伞下,聆听专家们的细心讲解。
雨时大时小,来自安定区农技中心植物保护站的专家刘小平却一直没有打伞,向围在身边的村民嘱咐道:“一定要从源头上就选好种子,要选咱们的脱毒种薯。肥料呢,不是越多越好,要坚持配方施肥,就像吃饭,不能光吃面,也要多吃菜、肉,庄稼也是一样……”为了能让大家理解培训内容,刘小平一直用当地方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着选种和施肥的技巧和方法。
金玉山是团结镇东边的李家堡镇人,听说今天有技术培训,便和合作社的几个社员早早地赶到小山村。“去年,跟着合作社加入这个项目,根据专家的指导选了抗旱品种陇薯10号,种了20亩。去年我们这边比较干旱,但每亩也收了近3000斤,挣了3万多元。”
“以前农民们不重视技术,想着祖辈咋种就咋种,直到看着示范田种得好,才明白技术种田的重要性。现在,每次培训的时候,都围着专家学技术,问问题。有些种植户技术和实践结合得很好,已经成了当地的‘土专家\’了。”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副所长文国宏高兴地说。
辉圣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张军福就是带着问题来的,“今年七月比较旱,雨水又来得迟,就怕马铃薯长不好,个头小,虽然是‘靠天吃饭\’,但还是想来学一学技术,看能不能靠技术弥补一下。”
辉圣合作社的2300亩地分别种植了陇薯7号和陇薯10号,去年就因为气候干旱,产量并不是很高,但是凭借好质量卖出了好价钱,产品远销四川和江南地区部分省市,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外地市场的马铃薯准入标准高,个头大小都是有讲究的,我们的品种好,有销路,去年社员们收入都不错。”张军福笑着说。
据文国宏介绍,“安定区优质多抗广适马铃薯主食化新品种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是甘肃省2017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之一,项目覆盖了安定区14个乡镇,在17个核心村实施。截至目前,已完成示范推广面积1.6万亩以上,并在今年春季完成两次集中培训,累积培训1800余人次。
雨停了,一天的培训也结束了,专家们的讲解让在场的种植户吃上了“定心丸”,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技术培训,对今后种好马铃薯的信心更足了。临别时,专家们还不忘叮嘱大家:“别忘了每天看看项目微信群,上面有我们最新的培训通知和技术知识。”
新闻推荐
定西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定国土资储告字[2017]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及《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等...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