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都”新跨越 定西中医药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通讯员景艳红
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按照甘肃省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部署要求,紧盯“中国药都”“康养定西”目标,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突出产业事业融合、规模质量并重、传承创新并举、中医西医结合,不断优化完善中医药工作思路、措施办法、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种植、加工、检测、储藏、应用,实现了从种植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中医药产业成为定西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富民产业,也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6张“定西处方”和“益气安神饮”贡献了定西中医智慧,彰显了定西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保品质:良种+标准化种植
近年来,定西市中药材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多途径成功选育出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等中药材新品种15个,选育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三大中药材新品种示范种植均占到60%以上。引进和驯化野生中药材品种120多个,试验研究了10多个品种的综合配套技术,建立示范种植基地50个。2020年,共建设各类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9.975万亩。
为保障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已制定的种子种苗质量、繁育及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等51项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新制定了当归、党参、黄芪、甘草、红芪5个道地药材29个规格92个等级的产地传统切片加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当归、党参、黄芪3种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范;正在制定金银花产地标准。进一步推进绿色标准化生产,加快集成组装一批标准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2020年,全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31.65万亩,建成道地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中药材生产大县6个,涌现出了陇西、渭源、漳县、岷县等多个万亩标准化绿色种植基地。标准化种植大大提高了中药材品质。鼓励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利用撂荒地、林地间隙进行仿野生中药材种植,目前全市推广仿野生中药材种植500亩。
在良种、标准化种植的引领带动下,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81.67万亩,较上年增加6.83万亩,其中三大主栽品种分别为当归47.28万亩、党参39.44万亩、黄(红)芪42.48万亩,分别占全省的75%、70%和65%,全国的60%、20%和40%,形成了以岷县为主的当归、以陇西为主的黄芪、以渭源为主的党参三个道地特色优势品种种植带。通渭县2017年引进金银花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10万亩。
在保证药源品质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品牌化效应,进一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今年新增中药材商标17件,达到330件。陇西保和堂药业、扶正药业、甘肃九州天润等7户企业通过了当归、黄芪、党参道地药材认定;积极推进“陇西黄芩”“陇西柴胡”“陇西款冬花”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陇西一方、中天、惠森、扶正和岷海制药被列入省上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培育目录;岷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顺和牌”注册商标获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估我市“陇西中药材”区域品牌价值达到90.84亿元。岷县出口当归种植示范区通过原国家质监总局审批,成为西北首个、全国第六个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
保增值:科技+精深化加工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定西市积极引导督促科研单位、医疗机构、生产经营企业研发含定西道地药材且疗效确切的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大健康新产品。甘肃华腾医药公司酸枣仁白芍远志颗粒、扶正药业党参黄芪茯苓口服液、中天药业黄芪党参颗粒三个产品相继取得国家保健食品注册文号。贞芪女贞复合饮料、参芪养生茶等药膳包和代用茶等20余款产品正在研发中。
同时,鼓励和支持全市中医药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共计110项,其中授权专利55项。积极与国内30多所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组建成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企业实施科技合作项目80余项,在研新药4项,取得科技成果172项。陇西县政府与天津天士力控股集团联合组建了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并顺利通过CNAS认证,成了全省首家中药材及农产品第三方检测平台;(转4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受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和西风槽共同影响,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定西市出现明显降水天气,其中中南部出现大到暴雨,局地...
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