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川之生气

甘肃日报 2019-12-20 04:30 大字

嵯峨雄峙是祁连包少茂

古道雁归包少茂

昆仑墨记包少茂

意象·山语包少茂

玉龙快雪图包少茂

陈履生

包少茂,甘肃岷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甘肃画院特聘画家、定西市美协副主席。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展览并获奖;曾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在美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举办学术展览、交流采风及写生活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收藏。

作为一名生活在西部的画家,包少茂以水墨的特性表现出西北高原的生机,他把生活的干裂、贫瘠、苍凉,都转化为一种希望。他没有表现古道的悲凉,也没有抒发自我的欲望,而是为西部的山川代言,表现出对这些朝夕相伴的山川的挚爱。因此,他从陇中旱塬到陇南山区,从河西走廊到祁连腹地,从天山南北到青藏高原,观自然之生机,写山川之生气。有评论家说他:“苦心之一是他用近乎笨拙的办法一丝一缕地编织画稿,为此他时不时形销骨立,似乎纸上流泻的是他身上的血。苦心之二是他在每一幅新作中刻意破除一些成法,为此他得无休止地坚持,又得无休止地摧毁。”包少茂“精神的执著和他的山水画一样时常令人感动”,他的技法和他的画一样时常令人感到意外。他在画面上解决了水墨的滋润与荒原的干裂的矛盾,并在审美上完成了对立的统一。

中国山水是一种“超越客观现实的半抽象艺术”,它既不是自然山水的纯客观写实,也不是画家主观情怀的独立体现,他们互为体用,因而中国山水画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意象艺术。他的意象性决定了他没有纯粹的客观、主观山水,而是在主客观相互渗透时哪方面占主要地位,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在于两者的融合无痕迹,浑然天成。包少茂正是在这审美基础上构建他作品的精神底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使他以明净、宽阔的内心世界去亲近自然。师法自然而又不拘泥于自然,静观万物又返照自心,那既神奇又细致、既熟识又妙然的理想意境是他山水画的特色。

走进包少茂的西部山水画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静寂与心灵的宁静,苍茫群山、浩瀚荒漠、傲雪松林、荒荒悠云、寥寥长风……这些西部自然痕迹在画家笔下似曾相识又别开生面,它们是逐渐隐去传统山水画程式而独具本土特征的意象符号,它们既是自然的景物,又是画家的情思。

画家的表达方式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是用象征的手法还自然以诗意的本色,画家在这里多采用全景平远式构图,以此展现自然的辽阔与旷远,景深的距离感引导着人们俯仰凝视自然的杰作,仔细聆听苍穹的声音。

就笔墨而言,包少茂下过相当的功夫,掌握了不少方法,且能采用传统笔墨技法与现代构成意识相结合的理念,把自己的绘画融入当代语境,使画面中的意象塑造、诗意表现、情怀深思更富于时代性与现代感,以力求画面完整饱满与张力弥漫。画家在这里用自己抒情的笔调,带有一点制作方式的表现手段,缓缓、细细、认真、耐心地描绘自己的乡情,从而让读者能够从画面中品味出画家心灵的感悟,为人们构造一个宁静祥和的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地方美食牛肉臛臛儿

潘硕珍黎明光临以后,岷县县城街巷逛早市的人,大都要掏腰包吃早点,有黄酒泡馍、清汤羊肉泡馍、粉鱼泡麻花、豆浆泡油条、吃包...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