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二版) 在洮砚开发、生产
(上接二版)
在洮砚开发、生产的历程中,赵成德始终以“服务家乡、报效祖国”为己任,坚实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家乡,为贫困群众,也为社会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和扶贫济困善事。
35年来,赵成德先后为家乡学校建设出资500万元和扶助贫困学子捐款60多万元,特别是2003年秋,他在岷县投资兴建了岷县成德中学,并设立“成德奖学金”,扶助60多名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实现了致富不忘家乡,先富带后富的人生志向,也彰显了他博爱、助人、扬善的可贵品质,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是一种历史机缘,是一种秉赋使然,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地域文化,是一种初心使命,成就了赵成德孜孜以求、匠心独运的非凡事业,诠释了他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创业精神。
赵成德是岷县人民的儿子,他以执着的信念,拼搏的精神,博爱的品质,在洮河两岸铸就了一座文化丰碑,在陇原大地上树起了一个文化标杆,在岷县乃至甘肃人民心中树立了一个创业榜样。
砚载文化
岷山千里雪,洮水万缕情。
当归花儿好,洮砚传美名。
根植于洮岷广袤田野的洮砚文化,是这块土地上岷县人民精神、情感和理想的重要载体,它与彩陶、花儿一样,像一个活着的历史博物馆,为我们勾勒出了魅力无限的文化画卷。
从文化意义上说,文化遗产标识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它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具有极大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弥足珍贵。
这些洮砚,文化立在其中,艺术蕴含其间,传统思想廊腰缦回,艺术灵感流光溢彩,传唱着洮砚的历史丰韵,滋养着洮岷大地的文明,闪耀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之光。
目前,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已发展为中国洮砚领域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知名度最高的龙头企业,并已形成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经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文化企业。
2008年,“洮砚加工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命名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岷县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洮砚之乡”荣誉称号。
洮砚之最
独创巨砚天下无,即生成仁有何难?
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赵成德主导制作了“九九归一”砚,作为甘肃省人民政府的特别厚礼,隆重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
1999年,为庆典新中国成立50周年,赵成德精心设计制作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砚,于2006年被全国政协收藏,陈列在全国政协办公主楼大厅。
200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设计制作的“东方醒狮”砚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好评,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中国故宫博物院授予“国宝”证书。
2015年国庆节来临前夕,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制的洮砚“人民必胜”砚,在北京卢沟桥桥头的中华名砚文化街上亮相,京城居民及外国友人纷纷慕名参观,产生轰动效应。
2016年推出“中华腾龙”巨型洮砚,长18米,宽3.3米,高1.68米,重量达118吨,被国际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的洮砚”,堪称洮砚制作中的“巨型航母”。
2017年以来,推出重达129吨的“圆梦中华翔飞砚”、重达19吨的“一带一路”砚以及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制的“黄龙玉砚”。“一带一路”砚放置于敦煌月牙泉边,受到了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参会的中外宾客和游人的赞叹及热议。
“丝路寻梦黄龙玉”砚,长13.9米、宽3.39米、高1.69米、重99吨,台基呈矩形航船,主色为金黄色,源自黄河、黄土地、黄皮肤的图腾之色,象征炎黄子孙的尊崇之象,表征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之气,总体寓意为中国巨轮在改革开放中驶过了波澜壮阔的40年,昭示着龙腾盛世,祖国兴旺,人民幸福。
借洮砚文化之魅力,还历史之真璞;融艺术之醇厚,铸砚石之精魂。“丝路寻梦黄龙玉砚”构思缜密,设计巧妙,匠心独具,寓意深刻。砚身整体由中华龙、神龟、长江、黄河、浪涛、山脉、祥云、关隘等构件组成;56条龙逶迤起伏,突兀昂首,眺望长城;长江、黄河奔腾流淌,汹涌波涛;千年神龟守望祖国,祥云、海涛,翻滚逐浪。其内涵博大精深,融合龙图腾、历史文化、自然地理、人文景观、民族精神;其雕刻层次分明,精致到位,惟妙惟肖;其寓意多元丰富,自然的、历史的,时间的、空间的,文化的、精神的融为一体,充分彰显了中国开放、发展、和谐的历史伟业。
“丝路寻梦黄龙玉砚”是赵成德走出洮河,辗转南北,异地创业,寻梦阳关,朝圣敦煌结出的绚烂瑰丽的艺术之花,绽放在中国西部的大漠——瓜州。
赵成德常说,黄金有价砚无价、情无价、爱无价,一座别墅几千万,一辆小车几百万,但经过短短的几十年,这些东西价值锐减,甚至一文不值。但是,一方砚台,经过几十年就会成为文物,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收藏品,即使是一方价值仅千元的小洮砚,经过几十年几百年价值会数百倍的增长,时间越长,越弥足珍贵,这就是时间的价值,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这些洮砚精品,不仅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应,对洮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保持了洮砚在中国文房四宝大家庭的地位。
大爱无疆
30多年来,赵成德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立足岷县丰富的砚材资源和产业禀赋,着力发展壮大洮砚产业规模,精心打造洮砚文化品牌,着力拓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至今已发展洮砚加工专业村10多个,洮砚加工作坊20多个,培育了一批从事洮砚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人员,带动了当地和邻近县10个乡镇几十万人脱贫致富。在他的带动下,卓尼、岷县、临潭、临洮等地,有近万名砚匠、砚商、砚农从事洮砚的设计、制作、销售、运输、推广等,他们把洮砚带到了天南地北,洮砚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乐善好施是赵成德的秉性。至今,他已向全国政协、中央党校、中央统战部、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中国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单位和社会慈善机构捐赠砚台8000余方,价值逾亿元。并为教育事业和灾区捐款捐物,累计达千万元。
2015年5月,赵成德倡导发展养蜂产业,成立了岷县中蜂养殖协会并担任会长,和乡亲们一道将当地传统的蜜蜂养殖培育成脱贫产业。目前,岷县已成立中蜂养殖保护区60个,中蜂养殖农户达4200户,养殖中蜂超过5.16万箱,养殖初具规模,蜜蜂养殖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甜蜜事业”。
含泪播种,必含笑收获。在创业的每一阶段,党和政府都给予了赵成德无尚的荣誉,2004年,他获得第六届“甘肃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当选省青联常委;2006年,他当选甘肃省政协委员;2007年,他获得“甘肃农民企业家”称号,并当选定西市人大常委;2008年,他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洮砚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国家六部门授予“中国企业改革与创新十大风云人物”称号;2009年,他被甘肃省宣传文化部门确定为甘肃文化领军人;2015年,他被甘肃省慈善总会聘为荣誉会长;2018年,他荣膺“陇原十大工匠”称号。
因为对洮砚的挚爱,赵成德还有更多的设想:
将制作的“丝路寻梦黄龙玉砚”献礼改革开放40年后,再次把长18.9米、宽3.29米、高1.69米、重量达129吨的“圆梦中华砚”无偿捐献给国家收藏;将几十年收藏的近万幅名人字画捐献给国家;将已制作完成、商家估值2亿元的“中华腾龙”巨型砚成交后,收益除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上缴国家税收外,其余部分分为三份,一份捐给慈善组织、一份奖励长期关心和支持洮砚事业的各界有识之士、一份赠予为今后修建洮砚文化产业园及洮砚博物馆提供帮助的人们;计划打造一个集参观交易、文化交流和艺术收藏于一身的洮砚文化产业园,修建一个洮砚博物馆,让洮砚产业真正成为引领岷县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后人励志创业的主导产业;作为洮砚传承人,洮砚公司是几代洮砚传承人心血的结晶,希望能够继续以此为基础,克服发展困难,保留住“中国洮砚之乡”这个来之不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筑大河产业高地
临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临夏,是一块文化的宝地;
临夏,是一块创业的沃地。
辗转临夏
临夏天然的资源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优惠政策,吸引着无数有识之士、创业人士在这里投资兴业。临夏,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2019年5月,赵成德从洮河岸边来到大夏河畔,走向河湟大地,开启了他又一次异地创业的征程。
临夏是一块开放、包容、发展之地,临夏政府和人民处处施以关心与厚爱,特别是临夏积石山县境内的特殊石材绝世罕见、资源丰富,让他又有了用武之地。
奔波在河湟大地,行走在大夏河畔,游说于民间工匠,赵成德找到了发展的路子,也找到了开发的支点,这就是立足临夏资源优势,秉承临夏传统文化,坚持产业富民理念,开发大夏河石资源,打造大夏河石文化,铸就产业高地。
这些思路和理念,来自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来自当地政府的支持,来自人民的热情助力,也源自于临夏无数工匠的支持和参与。
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开拓创新,赵成德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
河湟工匠
临夏自古以来出工匠,传承技艺,世代为业。在河湟大地上,一代又一代工匠,用勤劳的双手,打造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临夏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临夏的工匠有很多很多,这里仅举其中几位:
——常天平,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统技艺传承人,代表作品有《农耕系列》《东乡洋芋》《东乡族擀毡》《河州花儿》《河州木匠》等。这些作品展示了赶集浪山场、听戏玩秧歌、田地挖洋芋、邻家拉家常等西北农村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他用这种朴实、直观、“零距离”的方式,不仅巧妙地还原了河州先民的真实生活,也歌颂了黄土高原上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农耕文化。
——白正兵,甘肃省高级葫芦雕刻艺术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临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事象牙,牛角,竹木,石器等多种材料的雕刻工作,从中吸取了丰富艺术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刀法拙而不滞,游而不腻,线条流畅俊秀。人物,花鸟,动物,山水等题材,经过他的艺术创新,被赋予了全新的雕刻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先后创作了诸多喜闻乐见的雕刻作品,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代表作品有《一百罗汉图》《十八罗汉图》《八仙过海图》。
——马黑麦,彩陶工艺传承人,仿制的彩陶类型丰富,器型多样,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边家林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有罐、瓮、壶、盆、豆、钵、杯、爵、鬲、鬶、鼎、鸟型器等;各种彩陶文化类型的典型纹饰几乎都涉及到了,动物纹、水波纹、旋纹、三角纹、折线纹、叶形纹、同心圆纹、回型纹、锯齿纹、菱格纹、蛙纹、四大圆圈纹、太阳纹等等。还开发研制了穿越时空茶具、餐具、彩陶装潢艺术品等新产品。
圆梦石头
一条大夏河,牵系着一颗热切的心!
一块大禹石,寄托着一个无尽的梦!
洮河与大夏河是姊妹河,洮砚与漓水砚是姊妹砚,它们都是黄河的儿女,它们都是黄河馈赠给这片土地的精品。
2019年8月,赵成德在临夏注册成立了陇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任用他的洮砚工艺继承人张善喜为总经理,标志着大夏河石头文化产业的正式起步。
来到临夏的短短三个月时间内,他先后完成了洮砚文化艺术馆在茶马古市的落地开张,积石山县石材加工厂筹建开业,初步研制出了一批大夏河石砚、石材实用制品、石材工艺品,并注册商标“漓水砚”,逐步推向市场,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外来游客的一致赞誉。
2019年9月5日,又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华复兴砚”在临夏茶马古市再获世界最大洮砚认证,这是巨型洮砚第四次获得世界纪录协会认证。而每一次都是赵成德自己否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他让甘肃洮砚永远领先于中国三大石质砚,也让千古洮砚永远成为甘肃炫目的一张文化名片。
与赵成德攀谈他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他说,我将以石为业,传承临夏传统文化,弘扬河湟工匠精神,全力打造大夏河石文化产业,形成以石头为主导的产业链,建设“扶贫车间”,引导和扶持一批漓水河石材开发专业户、专业村,带动千家万户实现富裕梦。
岷州与河州同为黄河之洲。我们坚信,大夏河的石头定会唱出新的歌谣,赵成德定会在河湟大地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尾声
砚无只语,洮代其言。拼搏者都是含着泪奔跑的人,创业者都是流着血爬起来的人,血与泪和唱着奋进的歌。听着赵成德娓娓述说的创业故事,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难以用大师般的笔触描摹他的创业故事,我只有弯下腰去,一次又一次的问湍急的大夏河水,你流淌的是欢笑的泪水,还是沉思的泪水?大夏河亦无语,我只有向这绿色与蓝色共融、欢乐与泪水交织的大夏河深深鞠躬。
当我们以为时光已经走远,曾经的繁华成为背影时,赵成德的故事仍在继续,这个“洮砚王”,正在以亦柔亦刚的从容姿态,执着地追求着梦想。愿他走向成功,高奏大夏河之歌,取得更加辉煌的事业,带领更多的人实现致富梦!
新闻推荐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近日,岷县检察院党员...
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