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依托“千年药乡”打造“中国药都”
本报讯近年来,定西市立足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充分发挥道地药材主产地的比较优势,以打造“中国药都”和建设甘肃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目标,按照“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的思路,优化中药材种养、仓储、加工、中医医疗、康养服务“五大空间布局”,加快把中医药产业培育成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首位特色产业,实现由“千年药乡”到“中国药都”的华丽蝶变。
发挥道地优势,传承“千年药乡”。定西自古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当归、黄芪、党参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的74%、70%、65%,占全国的60%、20%和40%。同时,岷县、陇西、渭源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占全省的二分之一,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共有各类中药材品种439种。2018年,全市种植中药材155万亩,总产量达34万吨,实现产值79亿元,农民人均可从中医药产业中收入176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今年,全市种植中药材174万亩,同比增长12%;完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4.78万亩,同比增长47.8%。立足打造“有机、绿色、道地”品牌,制定申报颁布中药材省级地方标准51项,成功选育出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材新品种15个,引进和驯化野生中药材品种120多个,培育中药材种植专业村516个,建立百亩以上示范种植基地50个,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标准化种植率达85%。
发挥仓储优势,构筑“天下药仓”。定西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是中药材的“天然药仓”和集散地,加之便利的交通条件,已形成了“南药北贮”的良好格局,同时也加快了仓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大力扶持现有现代仓储物流企业广泛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线干燥、低温充氮等先进储存技术,并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扩大仓储规模,提升静态仓储能力。陇西康美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九州通岷归综合产业园、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智能云仓”等现代仓储物流项目先后落户定西市,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贮藏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目前,全市建成中药材烘干设施188座,千吨以上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企业34家,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0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充分发挥陇西“火车头”作用,建设三大专业仓储基地,其中康美药业在定西市陇西县文峰镇投资建设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有限公司,总投资10.75亿元,一期已建成每栋库容达5000平米的仓储库7栋,可仓储中药材19万吨;中国中药投资8亿元的陇西(文峰)中药材交易仓储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占地230亩,新建库房8.4万平方米;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在首阳镇建立4.5万平方米“智能云仓”,并在全国10个交收仓储中心布局,动态仓储能力达60万吨,运营及交收分布遍及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发挥市场优势,成就“西北药市”。加快规模化、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建成以陇西首阳、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岷县当归城、渭源渭水源、会川江能等5个中药材市场为龙头,以产地集贸市场、各乡镇收购网点、电子商务为补充的中药材市场体系,上连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和大型药企,下接市内外产地集散市场、加工企业及种植户。2018年,在5个交易市场共交易中药材95万吨,市场交易额达195亿元,出口创汇400万元。建成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以首阳中药材、会川中药材、岷归综合产业园三大实体交易市场为主,探索推行“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为扬子江药业、广药集团等2000多家上下游产业客户提供60多个药材品种的交易、交收服务,累计完成线上交易额7.3亿元,有效解决上下游产业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融资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中药材类电子商务平台10家,开设网店3614家,通过网络外销各类中药材产品产值3.35亿元。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中国药都”。积极创建甘肃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快速转型升级。提升精深化加工能力。鼓励中医药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全市有72户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规模以上企业32户,发展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1户,6家制剂企业获得药品批准文号339个,产品发展延伸到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保健品、药妆等多个系列。(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丽七月,岷州大地山花开得热烈芬芳,正是夏蜜成熟的季节。记者来到马坞镇秦家沟村的秀泉中蜂养殖农民专...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