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大历史机遇 谱写达州发展新篇 达州市专家学者热议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达州日报 2019-04-22 09:07 大字

黄华东,四川达州市达川区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共达川区委党校党委委员、支部书记。

李愈强,甘肃岷县人,中共宣汉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科研室主任。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理论与应用。

杨海英,研究生学历,开江县委党校副校长、法学高级讲师。

杨登述,四川平昌人,中共达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丁登林,大学本科学历,达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系达州宏观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专家。

编者按 达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是达州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举措。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达州发展的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期盼。在达州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两个定位”的重大举措上,来自全市各级党校的专家学者们热议了他们的看法和体会,以及一些见解,本报今日刊出几位专家学者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丁登林

达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是达州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举措。

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准确反映了新时代达州所处的历史方位,鲜明突显了未来一个时期全市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从综合因素分析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2018年,达州GDP达到1690亿元;农村经济基础稳固,粮食及许多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总量名列全省前茅;工业已经形成了以煤—电—冶—化—建为主链条的工业体系,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45.52%。中心城区正式建成“双百”大城市,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城市品质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载体。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达州离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我们既要正视发展差距,加快补齐短板,更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开创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新局面。

重点构建“中心带动、三区协同、五城并进、乡村振兴”市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心带动,即以对接成渝西、引领川东北、辐射结合部为基本发展方向,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质,推进中心城区向“双160”及更大规模迈进。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产业,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引领全市加快发展。三区协同,即推动通川区、达川区和经开区一体规划、协同发展,形成“三足鼎立”共同支撑城市发展的稳定格局。五城并进,即支持5个县(市)在错位发展中实现协同联动、竞相跨越,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发展基础。乡村振兴,即要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好能人回乡、业主兴乡、市民下乡“三乡计划”,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促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从而推动全市全域高质量发展。

要集聚要素,加快构建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2335”总体部署要求,聚力发展“6+3”重点产业。要大力推进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鼓励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要打通动脉,突破瓶颈,聚力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当前应突出以高铁为主导的进出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建设成南达万高铁建设方案的实施。要加快推进达州与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合作,开辟全省通江达海新通道。加快达州机场迁建,争取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

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时不我待。全市人民要按照市委确定的“路线图”,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就能够靠实实在在的业绩脱颖而出,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宏伟蓝图就一定能够变成现实。

让民营企业成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主力军

□杨登述

当前,达州正处在“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起跑时期,特别需要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700万达州人民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倾力奉献。

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对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意义与作用。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达州之所以落后于发达地区,关键原因就是我们的民营经济发展不如发达地区快,就是我们的民营经济发展不如发达地区好。因此,达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州要实现“两个定位”,达州要“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必须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

当前,达州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领导、指导、扶持、帮助达州市民营企业面临的要素成本增加、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创新意愿和能力不足等诸多难题,各级各部门大有可为。一要齐心协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各级各部门要紧紧盯住一些普遍问题、棘手问题、老大难问题,加大查访、处置和解决力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制定、以企业为主评估营商环境等管理机制,强化对各级各部门的硬性约束。二要不遗余力为企业降本减负。尽管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少,为什么不少企业的获得感不强?问题在于很多政策“一直在路上”。政策从出台到落地,的确需要时间,但要尽量缩短,尽快地为企业“解渴”。三要坚定有力为企业撑腰鼓劲。优秀企业家是达州宝贵的财富,要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在全市营造重商、尊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紧紧抓住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历史机遇,民营企业家在新时代里就有新姿态、新贡献、新作为。民营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找准定位,在为国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中创造价值。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之所以能飞速发展,民营企业家之所以能大显身手,固然有其自身善于经营、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激流勇进等特质有关,但是,决定性因素肯定是我们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如今,达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对于达州市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在达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大潮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市场机遇和条件,结合企业本身业务,加快发展成为有实力、有影响、有担当、能切实承担起责任和义务的民营企业,为达州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事关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发展大局。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达州经济社会格局中的重大意义,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强有力措施,破解存在难题,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奋力加快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进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杨海英

立方米、净化硫磺400万吨;焦煤储量7.3亿吨,岩盐储量1.1亿吨,天然卤水储量1.33亿立方米,钾盐矿储量1000万吨,超过3万亿立方的锂钾资源将成为达州的硬核实力。

——产业有后劲。达州是老工业城市,如今,依托优质的天然气、锂钾资源,微玻纤、玄武岩纤维“双纤”新材料和巴山大峡谷及巴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发展“6+3”产业集群,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现代建筑业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4个500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1个100亿级产业集群。

振兴新川东,达州在行动!

达州具备了发展成为区域中心的基础和条件,但需要增强市场辐射力、增大产业竞争力、加强城市集聚力就是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当务之急。

——增强市场辐射力。处在“川东北门户”的达州,义不容辞应当承担四川东向延伸和北向拓展的重要节点,这个副中心,是四川东大门和北大门的重要枢纽中心,更是东向经济和北向经济的开拓者和先行者。

未来达州将形成四通八达的出川大通道,构成对外开放大格局。在建的“空中走廊”百节机场将按235万人次/年,货邮量8000吨规模投入运行,预计开通北上广16条航线,辐射达州、万州、广安、安康、南充等近2500万人口。

——增大产业竞争力。作为四川省经济副中心,达州既要围绕成都平原经济圈发展特色经济,还需要承接主中心的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链的功能。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中,达州就有四个。达州“6+3”产业集群必将成为四川五大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洼地。

——加强城市集聚力。达州位于川东北经济区中心,要争创的全省经济副中心,既是川东北经济区域内五个地级市的经济中心,也是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更是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

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在经济实力、城市规模与主中心形成稳定的“成长新三角”,辐射聚集周边川渝陕结合部区域的全部要素,省域经济副中心水到渠成。

“支持达州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包括达州在内的7个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这是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的达州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格局。

达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信心、创新实干,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吹响了号角。

那如何坚定信心?笔者认为,必须冷静分析:达州有什么、要什么,如何创新实干?达州是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而在加大经济实力、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能力方面,达州则需要迈开步子、甩开膀子。

分析达州的基础和优势,经济副中心,我们有信心。

——经济有基础。2018年达州GDP突破1690亿元,增长8.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01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9.4%。县域经济总量超过百亿的有4个。

——区位有优势。处于川渝陕结合部的达州,是国家公路运输179个主枢纽城市、全省12个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和成渝经济区五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是国家规划的二级物流城市,达州火车站是四川省第二大、西南第四大客运站,高速交通1小时经济圈已辐射达州全域,形成了“1个半小时重庆、2个半小时成都、4个小时西安、5个小时武汉”的区域网络。

——资源有特色。达州天然气远景储量3.86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年输出天然气100亿

双管齐下挖潜补短积极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李愈强

省委支持达州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鼓励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达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进行了部署和动员,是达州追赶进位、重塑地位的现实选择,也是达州700万人民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担当。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我们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独特区位优势。达州位居中西部大城市(成都、重庆、西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被誉为川渝陕结合部的金三角,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综合交通优势。达州交通设施基础良好,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在此交汇。新机场即将建成通航,成南达万高铁、达万铁路扩能改造、达州至广元城际铁路、“一环三纵五横”市域高速公路网、“黄金水道”等建成后,将会形成“水陆空”功能齐备的立体交通网络,名副其实成为“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

特色资源优势。达州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年外输天然气10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净化附产硫磺4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锂钾资源丰富,品质极佳,发展潜力巨大。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我们总量偏小,短板突出。经济副中心,顾名思义,当然首先要看经济。经济副中心经济实力必须强,就是经济规模要大、经济发展质量要优、经济增长前景要好,经济辐射能力要超出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

横向比较,急需追赶跨越。2018年达州GDP1690亿元,与兄弟市比较,我们差距还较大,追赶跨越刻不容缓。

对照标准,更要跨越发展。全省经济副中心GDP至少应在300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一般应在10%~20%之间,与周边城市经济势差需要达到1.15,即经济总量比周边城市高出15%。达州经济总量离3000亿元标准差距较大,全省占比仅有4%。川东北经济区内比较,与广元、巴中、广安三市经济势差分别是2.11、2.62、1.35,达到副中心标准,与南充经济势差是0.84,存在经济反势差,追赶跨越一刻也不能歇步。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我们要双管齐下,挖潜补短。2018年达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是1690亿元,增速8.3%,要实现2025年3000亿元目标,必须要以年均8.5%速度增长。当前我们面临着提升总量与质量的双重压力。但我们不气馁,达州优势突出,潜力巨大,我们有信心正视困难,有能力、也有决心攻坚克难。

发挥优势,挖潜补短。面对困难,我们要挖掘潜力,放大优势,补齐短板。

挖掘特色农业潜力,补农业短板。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特色农业优势,发展富硒茶、醪糟、苎麻、油橄榄、乌梅等农工一体、农旅相融的新业态,打造西部知名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挖掘特色资源潜力,补工业短板。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利用丰富的天然气、锂钾、玄武岩等资源,打造全国领先的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玄武岩纤维、微玻璃纤维和锂钾综合开发研发生产基地。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号角已经吹响,达州迈入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2335”总体部署,抢抓机遇,加快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奋力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勇当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排头兵

□黄华东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明确将达州作为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包括达州在内的7个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今年年初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明确指出达州经过努力完全有希望建成与主中心相呼应、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经济副中心,号召全市上下紧扣市委“12335”总体部署,把握方向不动摇,锁定目标不懈怠,一步一步奋力推动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现实。达川区既是全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参与者、建设者,更是直接受益者。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1月24日达川区召开了二届四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勇当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排头兵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达川区”12235”总体部署和“一核三副三片九园”战略布局。

当好排头兵,要清醒看到优势和困难。达川区勇当排头兵,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区委结合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十大要件”和达川发展实际,从地理区位、经济体量、交通基础、城市发展、战略资源、政策支撑、后发潜力7个方面经过认真分析、反复研究后,认为达川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当好排头兵。

当好排头兵,要着眼长远抓好战略布局。当前全区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区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一核两副三片多极支撑”战略调整为“一核三副三片九园”布局。调整后的“一核”包括南城中心城区和河市新区,重点是做大做强“四个新区”和“四大园”。调整后的“三副”是在原来“两副”基础上,增加百节马家石板赵家片区城市副中心,把麻柳城市副中心拓展为亭子麻柳万家片区城市副中心,把石桥城市副中心拓展为石桥石梯桥湾五四片区城市副中心,实行集群连片发展。“三片”维持不变,即西部、东部、南部三大片区。“九园”即重点打造九个现代产业园区:培育发展第二工业园区、空港新区两个现代工业园;做大做强达川商贸物流园区、秦巴物流园区两个物流园;培育壮大百节马家乌梅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万家银杏麻柳生猪现代产业园、九岭罐子花椒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个农业园区;培育发展三里坪巴文化产业园区、小河嘴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园区两大文化旅游园。

当好排头兵,要立足当前夯实发展基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达川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力争8.8%。达川区要走在全市发展前列,当好排头兵,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推动发展。

团结铸就辉煌,奋斗实现梦想。让我们紧扣市委“12335”总体部署,锁定目标不放松,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勇当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排头兵!

新闻推荐

融合发展谱华章 岷县双拥工作纪实

岷县,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区之一,红军三大主力都曾经过这里。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长征途经该地...

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