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界妙手 艺苑隽才 王钧艺事简述
岷县画家王钧自幼喜好笔墨,习书作画。天资聪颖,敏于观察,凡其经眼之物,必能状其形神。凡诸笔墨艺事,都能广泛涉猎,书法诸体兼擅,绘事山水、花鸟、人物皆能。既工笔,亦写意,长于金石篆刻,出入皖浙,纵览周秦,以刀为笔,随手而出精品。
早年学画,乏师导引,自以画本为师,勾模描勒,徜徉于古今画本之中。初不分流派朝代,只要喜爱,便模仿习之。山水、花鸟、人物皆描绘于案头,只要他人所能,便欲一试,或能超越。曾闻一浪(刘光裕,字一浪)指墨在县上独擅,钧观后私下试染指掌,乘一时之兴而涂之,出示三香庐吉环先生,见者惊愕不已,足见其临摹之逼肖,超出常人。他长期供职县文化馆,终日与笔墨为伴,大而化之,以简化繁,以玩艺戏墨的情趣寻觅艺术之乐,享受艺境之美。后遇良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赴西北师大美术系进修。受教于靳鉴、唐俊卿、李葆竹、王宏恩等名师,结识陇南画家王天一、高其曾、雷春等,可谓是一次脱骨换胎的嬗变。特别在笔墨的艺趣和胆识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在那里接触了大学艺术教程,厘清了书画艺术的流派、各朝代的代表人物、作品,艺术风格,不仅学习到了技法,也扩充了知识,对素描、油画也较系统地进行了摸索、学习。其间创作了一大批质量颇高的作品,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和称赞。在专业院系内的系统学习,锤炼出了扎实的基本功,开阔了眼界,在省城见到了许多文物,特别要一提的是甘肃具有独特优势的汉代竹木简牍吸引了他。自此,便心摹手追,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学习,便能写得一手很纯粹的汉简书法。
王钧的国画,用笔、用墨、傅彩等基础技法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花鸟、山水、人物信手拈来,不落俗套,往往别出心裁,富有奇趣。近年来花鸟已进入化境,皴、擦、点、染,勾、描、泼、垛,熟练运用,但一幅画中往往只突出一种笔法,其他技法浑然藏之,隐于其中,画面单纯,但趣味浓烈。在构图上精心谋划,以奇以巧胜,再加上书法修养和印学积淀,三者共同组成了美妙的协奏,这是单纯画画的一般画家所达不到的。从他身上,印证了绘画、书法、印学等艺术综合素养对丰富表现,增加蕴涵,提升品位的重要性。花鸟设色亦颇讲究,浓而不艳,淡而不浮,生机勃勃。构图中画眼与落款互相映照,用印的大小、朱白、位置大都恰到好处,只是个别画题署欠深思熟虑。人物注重传神,多以色块渲染出形体和衣饰,面部写意传神,符合人物身份和在画面中的情状。近年喜作荷花图,层叠掩映的荷叶用干湿强烈对比的墨法烘托出荷塘的清韵,一派氤氲气氛,荡漾在荷叶之间,使画面既充实又虚灵,往往在一片水汽淋漓中使人感到扑面而来的岚气、清香、逸韵,令人遐想联翩,产生一种说不出的美感。山水画格调渐趋稳定,技法更加成熟,各种皴法运用自如,整体观感气象浑穆。同样以墨法为长,传统的笔法、表现技法遁然隐去,所呈现出来的是水墨渲染出的黑白灰三色交响乐演奏,敢用浓墨,善用淡墨,巧用留白,状山而气脉雄厚,写水而云生水起,山石树木杂然其间,又为景所必需,多而不乱,少而不孤。若能在题署用印上再精致精简些,那就会更上层楼,超出时人许多。
2012年5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钧书画篆刻作品集》,精选其国画三十几幅,其中多为花鸟,集子中呈现了近年来绘画创作的新水平,探索的新成就,对自己绘画艺术语言的新感知和总结,在风格上也基本趋于定型和成熟。花鸟画中,异于他者正是那种对水墨的准确把握和对色调的个性体验,基于书写性的线质在处理动与静中的熟练运用,以及书画高度结合的笔墨效果都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和印象。
此册作品集中,另一重要艺术是篆刻,刊出三十几方印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印学造诣。王钧治印,在业界影响要比绘画大,当地绝大多数书画家的作品上,都钤有他篆刻的印章。王钧的印,大到二三寸,小到二三分,无不称意。风格多样,绝少雷同。篆从周秦出,隶从篆出,篆隶结合,便是印面文字的基本风貌。长期以刀带笔,刀法精熟,布篆合理,化古为新,无论大小,泯去了刀痕,呈现出一派浑然天成的感觉。在白文印中更清晰地呈现了娴熟的运刀技能,石随刀转,提按随意,方圆随形,计白当黑,若断还连,小不局促,大不张野,对笔画修短、肥瘦的巧妙把握,达到了心手双畅的程度。既熟谙于秦汉官印的章法、篆法、刀法,又精通封泥花押的自然随意,特别在处理印边上匠心独到,青铜熔铸的“焊点”和微微变形扭曲的残破剥蚀,宛若出土文物,惟妙惟肖。
天地无涯,人生有限,王钧花甲之后既要对已有的学问知识技法进行熔冶锤打,沉淀发酵,又需选定主攻方向深深开掘,老来便成“删繁就简三秋树”了。艺术之树上那几片浓艳殷红的叶子便是生命的赞歌、艺术的精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后斌杰通讯员李娟优质供给加上去,低端供给减下来;“绿色有机”加上去,农药化肥减下来;市场意...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