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洮砚文化形成及创新发展

甘肃日报 2018-11-29 05:31 大字

张润平白文科

洮砚因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莹润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等特点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

洮砚自古出岷县

洮砚因取材洮河石而得名。《尚书·禹贡》把全国分为九州,岷县属雍州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岷县就成了秦国最西边的一个县——临洮县。在史籍中,作为县级行政单位的临洮,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嬴政八年(前239年),嬴政平定其弟长安君成娇的反叛后,“迁其民于临洮”。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临洮(今岷县,下同)地属陇西郡,是秦王朝直接管辖的最西县治。《史记》对秦统一后的疆土有“西至临洮、羌中”的记载,《晋书·地理志》用“西临洮而北沙漠”陈述秦王朝的疆域。

临洮称谓直至西魏文帝时,置岷州及同和郡,遂改原临洮县为溢乐,为岷州治所。岷县自战国时秦国正式设县置至北朝西魏以前,地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县名始终叫临洮。岷州称谓直至民国二年(1913年),才改称为岷县,解放前为国民政府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唐代柳公权《论砚》:“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宋代苏东坡有三言体洮砚题诗:“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郡洮岷,至中国。弃矛剑,参笔墨。”黄庭坚咏洮砚诗曰:“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洞天青禄集》云:“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砚,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金代元好问《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砚》曰:“旧闻鹦鹉曾化石,不数鸊鹈能莹刀。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

古人文中所提“临洮”“洮岷”“岷石”“洮河砚”,可查阅的有关洮砚的史料记载最早是唐代,而且有实物作证,洮砚自古出产岷州(现今的岷县)应无异议。从出产洮河砚的岷县出土的大量五六千年前的彩陶来看,当地人使用毛笔的历史是与彩陶彩绘同期的,因此洮砚的产生有可能比唐代还要早。2010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洮砚文化》一书,刊发民俗专家李璘所撰《洮砚文化及其形成》一文,所记:“从考古资料可知,石质砚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先民们在陶器上绘制图案时,要使用颜料研磨器,从而出现了原始砚。在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等遗址发现的原始砚为凹形石盘,并有研磨杵。此类砚,在甘肃境内也有发现。”

洮砚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洮砚石料矿的开采历史将近千年。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王昭于征战中在洮河边,被宋神宗任以秦风路经略使司,收复河陇,筑古渭堡为通远军。王昭于应朝中恩旨,选用当地特产洮砚作为皇宫贡品,并赠予各大文豪,立即被苏轼、黄庭坚、陆游、张耒一班文士所赏识,倍受宠爱。洮砚身价一哄而起,珍贵无比。

金大定十四年(南宋淳熙二二年、西夏乾硝五年、公元1175年)起,洮州地盘分别为金、西夏及洮州番部十八族所有。部落间轮番作战,虽行业断续不整,交易经营渠道梗塞不通,洮砚石料矿的开采、制砚业几乎陷于中断、停顿的状态。冯延登作诗《洮石砚》:“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78年),洮州资堡部落首领昝南秀节投诚内附,分布在卓尼县一带的洮砚石材地区,属岷州十七里中的底藏里。清袭旧制,仍属岷州管辖。石料得到规范管理,洮砚制作、贸易也迎来空前盛况,洮州、卓尼、狄道(今临洮)、巩昌(今陇西)、河州(今临夏)、兰州分布着繁多的雕刻工人和贸易往来。

明朝李日华“在佳砚一方千金难易”赞洮砚道:“千波所淘,万沙作辗。霜斫无声,与云有渰。”其中渰字为水气温润,呵气可出水珠之意。同代著名诗人吴景旭在《辨砚诗》中列:“青州石一、洮河石二、端溪石三、歙洲石四。”有诗赞道:“延英引对绿衣郎,红砚宣毫各好床,天子下帘亲自问,宫人手里过茶汤。”

清朝特别是“康乾盛世”对洮砚的挚爱达到了新的境界。清代甘肃兵备道沈青崖识洮砚为终身伴侣:“肤如蕉叶嫩,波纹宝墨林,从今怀寸璧,助我老来吟。”张鉴则以诗赞洮砚为举国之首:“我闻德寿日写经,一百九砚同繁星。采来宁向洮河绿,琢出浑似端溪青。”而清初三大师之一,史学家黄宗羲特作七律喻洮砚为“寒山云”“开皇极”,认为洮砚品质远在端歙二砚之上。“金星雪浪魂暗惊,恍惚喷沫声相闻。”乾隆帝更有诗赞曰:“临洮绿石,有黄其标,似松花玉,珍以平逢。”十分看重洮砚的品质,珍爱有加,他钦定的《四库全书》视洮砚为国宝。

洮砚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洮砚文化是岷县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岷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008年“岷县洮砚加工技艺”荣列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2010年岷县荣膺“中国洮砚之乡”。

20世纪80年代以前,洮砚加工生产全部依靠家庭小作坊。改革开放以来,岷县洮砚产业从小作坊、小规模、小创意“三小”型向规模化、精品化、创新化“三化”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从手工密集型向资本知识密集型转变;从实用工具向石雕艺术转变。洮砚产品畅销九州,远销国外。洮砚的品牌知名度极大提升,成为新时代“国家的名片”“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载体”“人际交往的高级媒介”。

进入新世纪,岷县瞄准市场,倍加呵护倾心竭力助推孵化洮砚这一地产独到的优势产业,发挥洮砚这一文化特色资源的优势,打破常规,优先发展,在挖掘和开发洮砚这一民族瑰宝、文化名片的金字招牌上大做文章,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产生了产业富民、文化扶贫的良好效应。

历届岷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洮砚产业发展,将传统的洮砚文化与时代精神融合升华,培育了众多洮砚专业村、专业户,洮砚产业朝着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推出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级巨型洮砚艺术精品,拉长了洮砚文化产业链条,有效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以岷县知名企业家赵成德为总经理的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制作了巨型洮砚“九九归一”砚,作为甘肃省政府的礼物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而后该公司又与岷县联手分别制作了献给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砚,献给建党80周年的“东方醒狮”砚以及献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辉煌”砚等洮砚精品。

近年来,岷县加大洮砚产业发展力度,对传统洮砚加工老艺人加强保护,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后继人才。由政府和企业投入巨资,广纳省内外专家学者和制砚工艺大师,加大洮砚文化的开发与研究,从洮砚的继承创新到创意设计、洮砚制作技艺和包装、洮砚砚材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开发等方面全面“换挡升级”,逐步建立了洮砚加工技艺四级名录保护体系,洮砚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年产值达1600多万元,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开智启蒙传承文化

近日,岷县西城区小学为学生举行“开笔礼”仪式。西城区小学通过《三字经》诵读、朱砂点痣、击鼓明志和书写“人”字,鼓励...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