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从“千年药乡”到“中国药都”的崛起之路
(上接第一版)“去年虽然整个医药市场不景气,但公司仍然创下销售中药材223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的成绩,靠的就是标准化种植的道地名优药材的好品质。”
““顺兴和”有着得天独厚的原生态高品质药源优势,这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主动权。”岷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景晓勤说,2013年至今,公司建设规范的药源基地7000多亩,逐步建立起了道地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了中药材的品质。
有机、绿色、道地。就这样,近年来定西市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产业发展基础,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的运作模式,鼓励制药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引导广大药农进行无公害种植,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
在推进标准化种植的同时,定西市还大力推进中药材新品种引进和种子种苗选育水平。
陇西县先后制定了黄芪、党参、甘草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2011年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渭源县成功选育“渭党1号”“渭党2号”等优质品种,建成种苗繁育基地4万亩。
2017年10月,定西市组织起草的《中药材种苗党参》等31项中药材地方标准通过审定,填补了甘肃省中药材标准的空白,对规范甘肃省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提升甘肃省中药材品质,打造甘肃道地药材品牌,助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截至6月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1.88万亩,其中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达121.4万亩,占总面积的80%,较去年提高27个百分点。建设中药材种子繁育基地2.21万亩,种苗繁育基地14.17万亩。形成以岷县为主的当归、陇西为主的黄(红)芪、渭源为主的党参三个道地特色优势品种种植带。
道地药材满陇中、“千年药乡”药农富。如今,作为首个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和全省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标准化药材种植,已成为千千万万定西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专业市场通四海“千年药乡”变药仓
陇西成为北方大宗药材价格形成中心
定西中药材资源丰富,全市有各类中药材品种439种,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占37.2%;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就有97种,占75%左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陇西县首阳镇农民谢海龙就是靠着地产药材,从种植、贩运,再到成立公司,一步步发家致富的。
“20年前背着几十斤的药材,坐几天火车到广州卖,跑一趟能挣200多元,在当时算是大钱了。”如今的谢海龙已是陇西县乃至西部中药材行业内小有名气的经销商。2017年,他在陇西收购了2000吨道地药材,全部发往武汉健民、云南白药、太极集团等国内大型药企。
从“背包客”到“供货商”,谢海龙的“发家史”得益于定西市专业化中药材市场体系和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的迅猛发展。
多年来,定西市中药材市场走过了从马路市场到旧市场,再到现代化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程。
岷县不仅建成中国当归城、梅川中药材市场两个专业市场和中寨、清水、蒲麻等乡镇产地区域市场,还把市场触角延伸到省内外。
渭源先后建成了渭水源中药材中心市场、会川江能中药材饮片市场以及会川三角路、东升、莲峰、新寨等4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吸引安徽等10多个省市的1000多名客商常年收购交易。
陇西建成了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和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两大专业交易市场,尤以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闻名全国。
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是西北地区最大、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交易市场之一。据了解,这个市场每到逢集参与交易的群众达5000人以上,年交易原药材和饮切片50万吨,年交易额达百亿元。
在加大传统交易的基础上,2018年1月9日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营,已累计实现线上交易额8600万元,随着市场不断扩展,日交易额将达到200万元左右。
在中药材流通领域,电商也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岷县聚和泰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爱军说,公司的2家天猫店和3家淘宝店一天销量1000件以上,去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
近年来,定西市依托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计划,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大型网络平台开设网店3128家,建成“药财盈”“西部中药材网”“西部中药材交易网”“中国黄芪交易网”等中药材类电子商务平台10家,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通过网络外销各类中药材产品1.9亿元。
如今全市已初步建成了以5个专业市场为龙头,以产地集贸市场为补充,以各乡镇收购网点为延伸、电子商务为补充的中药材市场体系。仅今年上半年,定西市陇西首阳、渭源渭水源、岷县当归城等5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中药材27万吨,交易额68亿元。
专业市场通四海。凭借强大的市场聚集优势,定西市陇西县已成为仅次于安徽亳州的全国第二大中药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以及北方大宗药材的价格形成中心,定西市党参、黄芪、当归价格一度成为全国价格的“晴雨表”。
“药到陇西最全,储到陇西才优。”文峰药材交易城管理公司总经理梁爱军说,如今国内大中型中药材制药企业纷纷在陇西建立自己的仓储基地,就连川芎、白术、白芍等南方的药材品种,也都被大量运到陇西储存。
凭借干而不燥、凉而不阴的气候条件,陇西县积极推进中药材仓储规模化。近年来先后建成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园和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中成药、保健品交易中心,静态仓储能力达5万吨的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智能云仓。目前,全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5家,静态仓储能力86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周转量由100万吨增长到200万吨。
如今,随着陇西康美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江能集团岷归综合产业园、渭源九洲通仓储交易市场等一大批现代仓储物流项目落户定西,定西规范化、标准化贮藏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全市通过新版GSP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达到68户,“南药北贮”地域优势凸显,“千年药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药仓”。
从切片到饮片从药材到药品
精深化加工让定西人大发中药“财”
家家院落里晾晒着黄芪、党参等道地中药材;户户都在忙着加工中药材切片。这是记者在陇西药材重镇首阳镇看到的喜人景象。
“这里以前家家是种植户,现在户户搞加工。”首阳镇镇长姚小刚介绍,目前,全镇共有中药材初级加工户3500户,占全县3800余户的92%,年加工中药材饮片8000吨,仅党参饮片年加工就达6000多吨,占全国饮片党参加工量的70%。
渭源县会川镇金滩中药材加工集中区聚集了几十家初级加工大户。“一斤当归把子收来后经过清洗、分拣、包装后卖到广西,一斤可赚8元。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经营全归产品的刘永忠告诉记者。
生产当归切片的河南驻马店人许威与三四家药厂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合同,一年销售额有几百万元。
在渭源县渭水源中药材贸易中心,聚缘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刁全文告诉记者,公司生产中药材精制饮片,与云南白药、北京同仁堂等各大制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
“当归之乡”岷县,以浓缩当归丸、当归片剂和蒲地蓝消炎片等药品闻名的岷海制药公司副总经理刘敬朋说,公司年产值2亿元,去年上缴税金680万元。
可见,随着加工精深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收入也呈现出惊人的飙升。
这是定西市近年来致力于提高精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全力打造定西中医药产业升级版的生动景象。
更为可喜的是,定西市还积极“引强入定”,与一方、广药集团、红日、神威、中国中药、康美等知名制药企业就中药材药源基地建设、配方颗粒生产、现代制药、现代化仓储等方面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通过培育壮大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强势推动中医药产业由原料生产、初级加工向精深化、园区化加工转变,实现了由种药材到发药“财”的飞跃。
在岷县,由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和甘肃岷县永康泰中药材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检验室,到处一片忙碌景象。公司副总经理马中山说:“去年公司销售额6700多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
在渭源,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以中医药为主导产业的加工类企业高度聚集。目前入驻园区的中药加工企业达46家,将形成中药饮片5万吨、中药提取物2万吨的生产能力。
陇西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打造集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保健品等为一体的大众化、高端化产品加工体系。目前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先后引进入驻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国中医药集团、河北神威集团、湖南千金药业、甘肃奇正藏药、普尔康药业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2017年园区实现产值21亿元。
在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陇西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个体加工户3800多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0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
此外,定西市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陇西一方自去年7月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以来,已消耗药材9975吨,实现产值7700万元。扶正药业、中天金丹药业的中药配方颗粒科研项目通过有关部门审批,正在进行配方颗粒标准研制等前期工作。
如今定西市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份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定西人真正尝到了中药材产业从初级加工走向精深加工的甜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中药加工企业发展到238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户,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3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户。重点龙头企业经济运营良好。6月底,全市纳入统计的66户重点中药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07亿元,工业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1.7%和13.2%。其中,33户规模以上中药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54亿元,工业增加值2.62亿元,同比增长9.5%和7.4%。
抓追溯塑绿色品质严检测保产品安全
品牌化让定西中药材产品誉满九州
为了挖掘“道地”中药材产品的品牌价值,2017年开始,定西市外售的中药材产品包装袋上多了一个二维码“身份证”。只要扫描二维码,该产品的“体检报告”立马呈现在手机上。“体检报告”不仅显示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还会显示出检测单位、检测人,就连药农地块姓名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这是陇西大力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智慧监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在“道地”上“做文章”的一项创举。
“全县已建成1个县级平台、17个乡级平台、9个村级平台、18个经营主体(农产品5个、中药材12个、畜牧1个)追溯点的质量和责任可追溯链条,为实现农产品及道地中药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奠定基础。”陇西县农产品及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平台办公室主任陈卫宏说。
2016年甘肃数字本草检验中心落户陇西。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平台,中心认可能力范围基本涵盖《中国药典》(2015年版)90%以上的中药材、饮片,进一步加强了对中药材产地环境动态评价、中药材质量的检验检测、原药有害成分鉴定、中药材有效成分及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检测、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化验等工作。
像陇西一样,近年来各县区纷纷抓追溯,严检测,努力形成中药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从源头上切实保障道地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安全。
目前全市通过GMP认证药品生产企业70家,其中中药制剂生产企业6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64家。6家制剂企业拥有药品批准文号339个(中天金丹从金昌划转来42个),其中基本药物136个,常年生产91个品种。
截至6月底,全市中医药企业共申请国家专利63件,授权专利21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16件,外观设计2件。全市共有中药材商标30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渭源白条党参”获批中国驰名商标。渭源县国家级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年审工作顺利通过。“岷县当归”“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商标的马德里商标注册工作进展顺利……这一切,让定西道地中药材名优产品誉满九州。
如今,定西中医药产业已发展到以规范化种植为基础、规模化市场和饮片加工为两翼、精深加工为方向的全产业链发展阶段。蓬勃发展的定西中医药产业,兴了企业、旺了市场、乐了药农,奏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进凯歌。
新闻推荐
岷县发展草牧业让“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