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东风”巧致富 岷县民俗产业助农增收掠影

定西日报 2018-09-19 07:41 大字

通讯员马海霞谢炜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形成了不同于周边地区的民俗文化。近年来,岷县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发扬和传承民俗文化,以民俗产业培训、民俗产品开发培育为突破口,在产业扶贫上作出了积极探索,使越来越多的受益贫困户绽开了笑颜。

产品创新让老工艺有了新出路

在岷县,制陶工艺为十里镇张家坪村独有手艺,祖辈相传,近几年却一直面临尴尬境地,浆盆、脊兽、砖瓦等产品大多为生活用品,市场空间小、产品价值低,很多从业者选择了转业。

今年,33岁的张家坪村村民李力强虽然已经是制陶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同样也被上述问题困扰着。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力强在手机上浏览网页时看见三星堆面具,心灵手巧的他便用陶土仿制了一个放在家里作为摆设。不久,来访的客户一进门看见后爱不释手,当即掏出了500块钱买走了产品,这一幕为李力强打开了新的大门。

与其守旧,不如立新。从此,从仿三星堆面具到马家窑陶罐,从陶制香炉到拇指大的脊兽,李力强不断进行工艺和产品的创新,实现了生活用品到艺术品的突破,一个个充满创意的脊兽活灵活现。

“原来一个最多卖到20块钱的产品,如今增值到200块钱以上。”李力强笑呵呵地说到。

而今,原本生活维艰的李力强已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说起未来,他满怀信心,打算成立手工艺协会,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抱团发展让贫困户领上月工资

清水镇清水村是一个有着上百年铜铝铸造历史的“铜匠村”,全村225户700人参与翻砂铜铝铸造,年产值达到近6000万元以上。守着这样一个“金饭碗”,却让清水镇党委书记杨凤鸣犯了难,铜铝铸造手艺靠祖辈相传,销售以家庭作坊为主,没有市场品牌,普通贫困户参与低,带动发展更成了“水中望月”。

“多数铜铝铸造从业者往往只擅长埋头做事,缺乏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的意识和能力,手中的产品无法变现,制约了产品开发,更不要说带动贫困户了。”杨凤鸣说道,“打开思路和眼界,提升其市场运作能力,帮助其搭建平台,拓展市场,意义重大。”

如何发展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清水镇立足产业扶贫,将支部建立在产业上,村上党员致富带头人何道海、蒋胜平牵头成立了清水乡铜铝铸造产业协会,同步建立协会党支部,将个体户吸纳进协会,抱团发展。协会从零星几个大户,发展到现在共有会员100余人、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83户,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产品远销四川、青海、西藏等地,老字号品牌越打越响。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党支部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所开展的党员“传帮带”活动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没有生产技能的瓶颈,(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岷归”引领中医药产业促农增收 ——岷县当归助推脱贫攻坚札记

本报记者丁陆军近年来,岷县按照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部署,以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狠抓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

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