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茅草屋到小洋楼

定西日报 2018-06-14 07:35 大字

(上接第一版)

迈进新时代乐享新生活

日前,笔者走进岷县申都乡新民村文化广场,一群老年人正在这里或吹拉弹唱,或挥毫泼墨,或凝神对弈。“有了文化阵地,我们活动有了场地,玩乐有了去处,生活面貌跟几年前大变样。”现年73岁的李贵生老人高兴地说。

进入新民村综合文化站,阅览室、电脑室、培训室、健身房一应俱全。“过去农闲没地方去,我们只能看电视、打麻将;如今有了文化站,可以聚到一起下棋上网,还可以跳舞健身。”村民赵悦胜说。

日前,记者走进海拔2700多米的岷县梅川镇永星村。5年前岷县“7·22”震后满目疮痍的村庄褪去了伤痕累累的躯壳,集中重建点上一座座漂亮新居整齐划一、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白色的外墙、青一色的琉璃瓦、坡屋面式的顶檐,村庄街道干净靓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拉路”是个藏语地名,藏语译音就是“山顶上的村庄”。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造成该村民居几乎全部摧毁。经过三年时间的恢复重建,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林立起了青砖白墙的钢筋混凝土二层楼房,院落围墙上饰有好看花纹图案,白墙青瓦坡屋顶上雕花兽脊尽显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

董茂平,47岁,岷县禾驮乡拉路村村民。他家的二层新居依山向阳坐落在山坳里,门前的杏树上缀满了含苞待放的花蕾。家里装上了液晶电视和组合沙发、茶几等新式家具,客厅里挂上了字画,客厅角落里摆了几盆迎春花灿烂绽放。老董兴冲冲地向记者介绍他家装修时安装的高科技电控地暖和炕暖,“不仅可以自由定温,而且取暖成本要比煤炭节省不少”。

岷县禾驮镇随固村地处沟区,当时虽然绝大多数村民在灾后重建中盖起了新房,但是出行难、吃水难一直以来是全村群众的“难心病”,大伙儿一直盼着能够改变这种现状。为此,岷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除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县财政、扶贫等部门抽调专人吃住在村里,一线解决各种困难。硬化村内道路和活动广场,修建便民桥和防洪河堤,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和美化亮化工程,为贫困户修建卫生厕所……通过一段时期,一件件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也为村里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如今走进禾驮镇随固村五保家园,崭新的设施、宽敞的房间,住进来的几位五保老人正悠闲地在院子里活动。五保老人潘麻女感激地说:“在这吃得好、住得好,还给我们安装了碳纤维电地暖,冬天都不用自己烧火了。”同时,县上还为村里新建了120平方米的互助老人幸福院,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日间照料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民生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扶贫攻坚小康在即。如今,岷县儿女前进的脚步敲击着时代的大门,正积蓄着奋斗与梦想的绵延之力,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新闻推荐

田间地头讲习所 乡音宣讲接地气

养殖圈舍、田间地头、村址院落……连日来,岷县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坚持“课堂讲习大集中”与“互动讲习小分散”相结...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