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满怀梦想,再启新征程

定西日报 2017-12-25 08:44 大字

(上接第一版)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一年来,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一年来,全市硬化自然村道路3040公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49万户22.3万人,建成并网光伏扶贫试点项目3万千瓦、带动贫困户6427户,改造农村D级危房2.27万户。

贫困人口脱贫的“关卡”就是发展致富产业,也是脱贫攻坚“造血”的主要动力。一年来,全市创新互助资金使用模式,借助农村“三变”改革,增加贫困户股权收入;一年来,全市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家庭农场1300家。精准培训农村劳动力7.2万人,输转63.8万人,创劳务收入124.6亿元。

一年来,光伏发电、特色种植、畜草养殖……全市各县各乡镇各村结合各自特色,各种脱贫举措初步产生效益,让贫困户得到实惠。

这一年,深度贫困村徐阳村的徐有谦感到了“意外”,曾经熟悉的村子变得“陌生”了:洮河水引到了家门口,泥洼山路变成水泥路,村里发展起了规模养殖,年轻人也不再一个劲琢磨出外打工了,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

一边是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一边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党和政府的担当,更是庄重承诺。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动真格、出实招,努力让更多百姓共享发展红利。这一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134亿元,增长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实现收入22481元和6918元,分别增长8%和10%。

用心用情用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切实为群众多办普遍受益的好事实事。一年来,定西新增城镇就业2.54万人,城区幼儿入学难问题初步缓解,全市普通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34%,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一年来,定西公立医院全面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城乡医药率先在全省上线运行“五险合一”系统,14.34万特困人群获得人身意外和重大疾病保险,全市发放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1.7亿元。这一年,全市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更加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定西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奖。

饱含深情的“民生温度”汇聚起宝贵的民心民气,让百姓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这些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记录下市委、市政府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的铮铮誓言。

(二)

眼下的冬闲时间,岷县梅川镇车路村的村民却“比较忙”。车路村的村口,停满了周边市县前来收购药材的“三马子”。

公路在大山里蜿蜒,著名的“岷归”就出产于此。定西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为优质中药材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对于定西这样的中西部农业城市,只有瞄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才能最大限度释放经济发展动能。

2017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积极贯彻落实重点项目建设、重大产业培育、重要政策落实、重点问题解决的“四重”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一县一策的“四一”工作方案,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全市开展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实验区先行先试,推动中药事业、中医事业、中医药学齐头并进融合发展。一年来,定西启动实施两个“百千万”人才三年培训计划,组建成立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联盟、规范化种植联盟和科技创新联盟。

一年来,定西成功举办2017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制定颁布中药材地方标准31项,规范化种植基地达到82万亩。一年来,定西71户中医药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甘肃中医药交易中心建成运营,全市中药材年交易额达到170亿元,增长6.3%。

除了中药材,马铃薯、优质牧草也是上天对“苦瘠甲于天下”定西的另外两大馈赠。

围绕打造“中国薯都”,一年来,定西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一年来,定西积极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马铃薯加工能力再上新高,达到79万吨,主食化加工能力达到12.6万吨。

围绕打造“中国西部草都”,一年来,定西编制完成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总体规划,谋划总投资103亿元的项目40个。一年来,定西完成优质牧草种植185万亩,畜禽饲养总量2600万头(只),规模化养殖率达到48%。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伴随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昔日沾满泥土的“苦柴柴”“土蛋蛋”“杂草草”,还有经济林果等区域性产业正以崭新的姿态“扮靓”全市县域经济。如今,像岷县梅川镇车路村一样的村落在定西越来越多。

传统产业开辟出经济发展绿色驱动力,工业供给侧改革和新兴产业更让定西经济驶上发展“快车道”。

一年来,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8亿元、增长120%。10个大型物流项目、1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县乡便民市场加快推进,完成投资7.2亿元。一年来,定西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19%。同时,全市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网上交易额突破10亿元。

……

这既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精确研判的结果,也是定西产业发展走向自信的表现。

马不停蹄,奋勇前进。这一年,在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新考验下,定西不仅在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还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壮大县域经济的总抓手,采取“十个集中”推进措施精准发力,打出了一系列促投资、稳增长的“组合拳”,全力扭转投资下滑局面。

这一年,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景让人振奋:建筑工人争分夺秒埋头苦干,大型机器轰鸣不断连续运转,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毫不懈怠……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全市各大项目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景象。

一年来,全市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018个、总投资950.4亿元。连续5次集中开工项目415个、总投资425亿元,拉动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

一年来,全市及早谋划论证2018年计划实施项目和“十三五”后三年储备项目3031个,总投资7168亿元。着力补齐各方面产业短板,谋划论证项目282个,总投资426亿元。

这一年,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94个,总投资328亿元。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一产增加值、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正稳稳挺起定西经济发展的脊梁。这一组不可思议的数字,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省投资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向全市人民展现出经济健康运行的信心和活力。

(三)

“以前的市政府办公地要建市民广场了,对住在老城区的我们而言,是个天大的好消息,锻炼、休闲有了好去处不说,老城也漂亮了。”市民马雨洁说。

位于市四大班子原址的中华路市民公园,既是定西市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又是增进市民福利、营造老城生态休闲空间的民生实事,市民一直以来热切期盼。这个城建项目的运行也成为了全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7年,市、县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催化了一个个基建项目加速实施。一年来,全市实施城建项目171个,完成投资86.4亿元,城镇承载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3万多农村居民落户城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3.8%,城市宜居度不断提高,主城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年,全市谋划构建“八通十六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成交通项目投资85.6亿元。1641公里农村公路全面完成建设,实施59个引洮二期供水工程项目,全市新增耕地3.75万亩,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97%。

不仅如此,2017年建成投运的定西北站站前广场、亚行贷款城市道路、兰州至定西天然气长输管线等一系列项目都让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陇中大地,“白龙”飞驰。2017年,宝兰高铁建成通车,兰渝铁路全线贯通。总投资274亿元的交通PPP项目——定西至临洮、通渭至定西、陇西至漳县3条地方高速开工建设。

定西支线机场、漳县通用机场、渭河源和市医院起降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岷县通用机场和陇海铁路定西城区段迁移,兰州至延安、兰州至汉中高铁定西过境段等重大项目正在衔接争取。

站在新建的高铁广场前,前来乘车的市民马铁掩不住内心的激动:定西人盼来了高铁,还将盼来自己的飞机场,真的让我们无比期待,相信更多精彩还在后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产业,不仅是要立起来,更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国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定西抢抓机遇、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南向通道的大家庭,举办发展研讨会启迪思维,凝聚形成“263”基本思路,完成战略报告研究,启动发展规划编制。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一年来,定西市与四川凉山州缔结友好市州,与中国化工、中国建材、湖南建工、康美、珍宝岛、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万达、神威、保和堂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举办2017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第七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和首届马家窑文化节,对外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推行新型政商关系“双6条”正负面清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商事制度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新增市场主体2.2万户、增长9.8%。

大流通、大开放、大发展。自古,定西就是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沿着铁路、公路,载着梦想、期待,定西在内连外通、通江达海的路上越走越远。

今天,定西开始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今天,定西直视十年九旱、恶劣生态环境不回避,一方面大力创造良好经济发展条件,一方面奋力营造良好宜商宜居环境。

严酷的自然条件,更加催发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改善脆弱生态环境“绿色”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这一年,市上制定《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制总投资103亿元项目308个。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封育42.2万亩、面山绿化9.5万亩、生态廊道绿化990公里2.1万亩、义务植树2102万株;这一年,新修梯田2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5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55.2%。

这一年,定西全面推行“河长制”,启动洮河、渭河、漳河、关川河、牛谷河“管治建”规划编制。全面推行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工程”,城乡环境治理初见成效。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教训,全面排查5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对自查发现问题积极落实整改措施。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这一年,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5天,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7个工业集聚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马铃薯汁水还田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省政府下达的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年来,定西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渴望青山绿水的定西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川秀美、绿色宜居的美丽新定西面朝我们走来。

回首来时,步伐铿锵;放眼前路,壮志昂扬。

过去的一年,定西交出了令全市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市“两会”的胜利召开,标注着上一段辉煌,下一个征程的号角也随即吹响。

使命,接续担当,催人奋进;初心,穿越时空,永志不忘。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在贯彻落实举世瞩目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承载着定西300万人民的殷切期望,市“两会”再次勾画定西发展蓝图。2018,定西将再奏一曲澎湃激昂的时代乐章!

新闻推荐

追寻信念岷县一中高一(7)班潘琪

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十周年庆典上的演讲,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留给李嘉诚的财富是对信念的追求。李嘉诚懂得母亲的教诲,懂得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信念,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

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