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传统 直面现实——读王建国中短篇小说集《雪泥》
近日,我又读了王建国的中短篇小说集《雪泥》。
读王建国的小说,给人的印象,一是直面现实,构思的小说情节有真实感,能触动读者的灵魂。读《绿太阳》之前,不禁先要自问:“绿太阳”是什么太阳?达林的哥哥和嫂子一连生了两个女儿,他们的父母亲就把宝押在达林和妻子丽萍身上。结果又让两位老人大失所望。在抱守传统观念的老人眼里,孙子就是红彤彤的太阳,而孙女倩子,只能是一颗绿太阳,因为她“不能照亮爷爷奶奶黯然的心灵。”达林和妻子与这种守旧观念进行了无声地抗争,最后他们胜利了。《脚溜谣》中的主人公“我”违背了父亲“给”我设计的人生模式——娶一个农村姑娘,守好一亩三分责任田,生一个会拉车耕地的儿子,再生一个穿花棉袄的女儿;“我”却充当了农村家庭的叛逆,父与子的矛盾简直不可调和。父亲的衰老就象征着农业的衰落。他和儿子的冲突,实际就是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冲突与较量。
王建国写小说的手法,无疑借鉴了诗歌含蓄的特点,点到为止。文笔干净,语言富有乡土气息,作品流露着忧伤的情绪。这种感觉在《心中一片秋》中十分明显。正在读高一的章遥,在一份文学期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引起了班主任——“我”的注意。因了共同爱好,“我”才能接近章遥,知道他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恋情,他有比同学们更丰富的内心世界,更有横溢的才华。他的文学创作遭遇了原班主任的训斥。章遥苍凉的情绪仿佛一片过早萎黄的树叶,能听到它掉在地面上沙沙的响声。王建国的《心中一片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短篇小说《一只陶罐的旅行》,更是关注代课教师这个弱势群体。《女子的门》,表现作者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关怀。
二是勇于创新,不跟风,也不重复自己。他的小说,题材和风格互不雷同,手法多样。《脚溜谣》采用第三人称,将富有童趣的“脚溜谣”穿插于故事中,暗示了“我”与老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绿太阳》和《脚溜谣》,紧跟时代的节拍,揭示了生男生女都一样的道理,向传统守旧观念提出了挑战。另外,王建国给小说取的篇名很有悬念,且标题朴素、淡雅、有诗意,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让人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感。
三是文化底蕴深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中篇小说《雪泥》是王建国近年来创作的力作,也是其小说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无疑受了《白鹿原》的影响,但有所创新。《雪泥》写了晚清年间洮岷地区马家和姜家两个家族的斗争。我读罢《雪泥》,觉得小说文化底蕴深厚,涉及背炭、首饰加工、佛事、建筑、坐馆教学等知识,说明作家十分熟悉铁城地区的文化历史,能让读者对作家肃然起敬。
《黑黑炭窝》《脚溜谣》同样富有地方特色,除了适当采用岷县方言外,前者引用花儿,后者以童谣作为展开故事情节的线索,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新闻推荐
岷县讯(记者白文科)“咱坐等‘上访\’不如主动‘下访\’。主动‘下访\’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不稳定因素。同时,多到基层转一转,接接地气,更好地知晓民意,体察民情,为党和政府...
岷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