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岷县:垃圾变废为宝 文明蔚然成风

定西日报 2017-08-05 08:19 大字

导读岷县麻子川乡绿叶村,绿树成荫,草长莺飞,因地处叠藏河上游水源涵养地而得名。曾几何时,“山上绿树葱葱,山下垃圾成堆”是这里村容村貌的真实写照。“泔水开门泼,垃圾随处扔”也是农户多年养成的坏习惯,农村的垃圾基本上散倒在村边、道边、沟边。在“垃圾变废为宝”的新观念指引下,岷县绿叶村和其他村一道,向摘得“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美誉的吴纳村看齐。在随处可见的“垃圾五指分类法”和“周检查、月评比、季表彰”的激励下,群众形成了“家家讲卫生,户户比干净”的浓厚氛围。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变,文明新风也悄然兴起。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淳化了民风,也锤炼出了“美丽干部”和“美丽村民”,如今老百姓的精神气儿足了,干劲儿更足……

本报记者白文科

“几年前,农村的垃圾基本上散倒在村边、道边、沟边。‘泔水开门泼,垃圾随处扔’是农户多年养成的坏习惯。”绿叶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

针对顽疾,村里新建了水源地保护房、垃圾收集屋,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和分类式垃圾箱,投放环保型太阳灶210个,保洁服务队定时收集农户分类垃圾。可沤粪的垃圾可以自留也可送到村公共沤粪池,成肥后分回农户;可卖垃圾由村里定期联系废品回收;可燃垃圾在自家坑烧掉;建筑垃圾由村民自行填坑平整村路或由村里收集统一使用;电池、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由村里统一收集送相关部门科学处理。

记者走进村民李广珍家看到,院里菜地一角,一块蓝色的大塑料布蒙在一个坑上面。李广珍告诉记者,泔水、剩菜剩饭都倒在坑里,与炉坑里的草木灰拌合经过简单的发酵和无害化处理,运到田地里就是好肥料。“牲畜粪便、庄稼秸秆都可以往坑里填,对咱农民来说,那坑里可都全是宝,就连产生的沼气收集了也可以直接用来生活做饭哩!”李广珍高兴地说,只要动动手分一分,什么垃圾都能派上用场。

在绿叶村村头,有一张宣传画格外醒目,上面是一只五指分开的手,手掌上写“生活垃圾分类利用‘五指\’法”,五个手指上分别写有“可腐烂的堆肥造粪、可燃烧分解燃烧、可卖的积攒变卖、可二次分拣的暂时存放”。

垃圾变废为宝,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变,文明新风也悄然兴起。

与绿叶村一河之隔的吴纳村,针对村子卫生状况,村上成立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小组,形成“周检查、月评比、季表彰”机制,并通过光荣榜、警示榜对检查评比结果进行公布,激励群众形成“家家讲卫生,户户比干净”的浓厚氛围。

“前两年,猪、鸡等满村子乱跑,有些村民院子里堆满杂物,家里沙发上也是堆满衣服等,甚至桌子上会有一层灰。”吴纳村村民徐改新告诉记者,“院子里、家里也经常会有村社干部来检查卫生,卫生不好被通报在村子里‘羞\’的很,卫生好的家庭每个季度还会奖励一些热水瓶、盆子等日常用品,如果家家都很干净,少数几户也就不好意思杂乱差了,习惯养成,邻里关系也会更好。”

与此同时,吴纳村还按照“保洁员包主干道,热心群众包公共区,农户实行门前三包”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做到了卫生责任全覆盖,整村都干净了。“两年前,咱吴纳村还荣获‘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称号呢!”徐改新自豪地说。

近年来,岷县依托文明村创建,以文明促扶贫,以扶贫带文明,通过实施各种奖励和实惠充分调动百姓文明创建积极性,“比文明”“争脱贫”在农村蔚然成风。各乡镇将文明村创建与贫困村脱贫结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前,全县建成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项目81项,乡镇敬老院、幸福老人互助院等社会福利项目34项,乡镇文化站和贫困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文明村\’内涵丰富,包括村两委班子健全有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村庄面貌整洁优美、尊老爱幼蔚然成风等方方面面。”麻子川乡党委书记焦维忠说,“这要求不仅仅是‘美丽乡村\’,也要是‘美好乡村\’。让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

“要说最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现在老百姓的精神气儿有了,干劲十足。”吴纳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说,“扶贫先扶志,现在村里等、靠、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了,以前张口要政策,伸手讲条件,现在都铆着劲,比文明,争脱贫。”

新闻推荐

兰渝铁路预计10月底具备全线开通运营条件

本报岷县7月26日讯(记者严存义)记者今天从兰渝铁路公司了解到,经过全体建设者历时9年多的艰苦奋战,兰渝铁路甘肃境内继兰州至夏官营段、岷县至羊木段开通之后,全线尚未开通的夏官营至岷县段预计将于今...

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