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 情系三农 记陇西县农技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管青霞
管青霞,女,汉族,1970年4月出生,现为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甘肃省领军人才、定西市拔尖人才。凭着“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的一股子拗劲,1990年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的她,扎根在农技推广第一线,奔波于陇西的沟沟岔岔,在技术创新、科技引领、示范带动方面发挥出了“领头雁”作用,展示出了创新、务实、刻苦、奉献的农技人精神。
创新工作,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局面
2011年5月,管青霞被派去负责陇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习惯了面对黄土地、搞作物种植的她,面对尚未启封的138台检测设备和11位刚从乡镇招收来的技术人员,一时不知从何入手。很快,管青霞理清了思路,只有苦练技术,才能拿下这些“铁疙瘩”。首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培训方法,一方面参加省农产品检测中心、省药监局的技术培训,一方面邀请省上检测方面的专家和厂家技术指导进行现场培训。同时将监管和检测工作由县检测中心向区域站、乡镇延伸,质量安全三级监管体系日趋完善。2012年10月,陇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获得了计量认证证书,成为全省第一家通过计量认证取得农产品定量检测的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标志着陇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定量到定性,进入到了跨越式发展阶段,达到了最初省农业厅提出的“率先发展,建设区域性检测站”的要求。
躬身践行,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大难题
做为“中国黄芪之乡”的一名农业技术员,看到因连作导致的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的生产现状,她着急啊!她组织单位人员成立了中药材研发技术团队,进行多项次、多区域的技术攻关。为了有效解决出苗难、产量低而不稳的技术难题,她借鉴旱作农业的成功之处,从2012开始,由本地0.3亩黄芪模式试验开始,探索出中药材地膜育苗、地膜露头栽培、免耕栽培模式,为旱作区中药材向效益型转变探索了新途径,陇西县成为甘肃省最大的种苗繁育县,地膜露头栽培技术通过近8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由最初的黄芪扩大到黄芩、甘草、党参、银柴胡,由陇西县推广到宕昌、岷县、酒泉等12个中药材主产区,实现了种植品种、区域的有效拓展。在施肥模式上,总结提炼出既能满足肥料需求,又能减量增效的“1+2”“121”施肥模式。在连作和土传病害研究方面,将病虫害防控关口前移,总结出土壤处理+种苗喷沟+微生物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有效解决了当前制约中药材发展的瓶颈性难题,还获得了《一种中药材的35㎝地膜露头栽培方法》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制订了《党参栽培技术》等8项甘肃省地方标准,目前这些成果送到了脱贫户、药农、合作社手中,成为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的“明白纸”。
科技引领,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高水平
2020、2021连续两年,省农业农村厅和陇西县政府在陇西县建设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作为核心示范区的技术负责人,她几乎每天都在基地上,种植试验、查看苗情、指导田间管理、开展技术培训,每年安排新品种、肥料、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种植技术集成等重点试验6大类30多项次,在重点示范区从种苗选择、科学施肥、土壤和种苗处理,从不同深松机械、移栽机种植,对标准化种植、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集成进行了集中展示,她指导的基地成为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博览会、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甘肃联络站成立大会暨陇药高质量发展论坛、全省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现场会、全省中药材产业推进会、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中药材抓点示范行动现场推进会等国家级、省级现场会的参观基地,推动了陇西县中药材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出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了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
一块块的育苗田要采挖了,农民家中挂满了党参串子,时不时有药贩子开着三轮车上门来收药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味,上一年的辛苦有收获了,管青霞又开始了新的思考——今年中药材种植该咋样施肥?病虫害防治该采取哪些措施?怎样才能实现“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引进哪些技术更能节本增效……
新闻推荐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春分时节,正值黄土地春耕生产重要时节,陇西县渭阳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田间呈现一...
陇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陇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