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新时代 巾帼绽芳华

甘肃日报 2022-03-09 05:12 大字

刘欣然(右)

周 倩

耿小宁(中)

李 敏

工程建设领域的“半边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 健

近年来,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二公司兰州新区分公司不仅女职工比例逐步增加,而且许多人已经在公司独当一面。

公司80多名管理人员,共有18名女职工,比例超过20%。

“20%”,这个比例高吗?看似不高。但在刘欣然看来,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比例。

40年前的1982年,学习工民建专业的刘欣然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当时的兰铁建设集团,成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

“周围就我一个女职工,感觉很别扭。”今年59岁的她,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形。

那个时代在工程建设单位,经常需要在野外工作,条件艰苦。很多人觉得,“搞建设,那是男人的事”。

身处工程建设领域,过去刘欣然确实比男职工承受了更多的压力——野外作业,没有厕所,经常一天不敢喝一口水;翻山越岭,时常要坐好几个小时的车……

因此,在刘欣然眼中,工程建设单位女性比例超过“20%”,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建设工地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女职工再也不必为上厕所、洗澡而犯愁了。这是女职工慢慢多了起来的一个原因。”她说。

18名女职工,“部门主管”级别的达到9人。

刘雅倩是公司9名女性“部门主管”之一,任计划部部长。高家庄多式联运项目、专精特新化工园区项目……公司承建的主要项目情况,刘雅倩比谁都清楚。

熟悉工程建设行业的人都知道,计划部、物资部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在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二公司兰州新区分公司,计划部长是女性,物资部长也是女性,而且这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女性。

“少则几十万,多则上亿元的款项和物资都要从这两个部门经手,女职工干得很出色。”公司总经理庄彦喜道。

重要岗位能者上,不分男女,是这家公司用人之道。

2018年,刘欣然办理了退休手续。公司班子成员纷纷表示,老大姐业务精湛,希望她能继续留在公司。于是,接连发出返聘邀请。

“本想回去带两个外孙,享受天伦之乐,结果又被拽了回来。”刘欣然笑着说,眼神里是满满的幸福。

在工程建设单位,“90后”女职工同样顶大梁。

2019年,胥晓慧从兰州工业学院毕业后成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二公司兰州新区分公司一名“90后”女职工。

以前,施工结束后,工地上的彩钢房往往会被当作废品处理,造成浪费。

入职后,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各种物资分门别类,建立了详细的废旧物资库和循环利用体系。

“每个项目完工后,会进行废旧物资入库,调配给其他项目使用。”胥晓慧说,两年来,这一体系累计节约了数百万元的资金。

从落实劳动用工实名制,到办理工资卡,再到向农民工发放福利,今年23岁的马洁,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地上和农民工打交道。

怎样既能保障好农民工的权益,又能让公司利益不受损失?马洁的办法是:建立详细的用工台账。

工地上农民工流动性强,人数多的时候能达到2000多人,但马洁的台账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有她在,每一笔工资都很清楚,不会漏发少发,也不会出现冒领情况。”公司党支部书记谷钦平说。

开“大机”的女司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

在线路上,她们是能开车的司机;线路养护作业时,她们是号位操作手;回到检修基地,她们是“检修医生”……

在兰州铁路局兰州工务机械段,一个个“大机”女司机展现着新时代职业女性的巾帼魅力。

“我每天的任务是操纵CMC-20道岔打磨车对站内道岔及钢轨进行打磨,道岔打磨作业对精度要求很高,廓形要控制在0.3毫米以内。”3月4日晚8时,在陇西县通安驿车站内,兰州工务机械段综合维修车间道岔打磨二班“95后”职工宋占花,用手比划着道岔打磨精准作业的难度。

“打磨道岔时火星迸发,眼睛盯久了感觉涩涩的。”宋占花说。

除了进行道岔打磨,宋占花还要进行设备巡检,到车下测量廓形。每次车下作业,她要走两万多步。

对打磨车的保养“吹灰”作业是宋占花工作的重头戏。“道岔打磨车一共有20个磨头,2个集尘装置,进行一次‘吹灰’作业要耗费3小时,能清理出几百斤重的铁屑。”宋占花说。每次清理完,宋占花的身上全是黑灰,汗水也浸透了衣背。

“对道岔和钢轨进行打磨,让火车运行更平稳、更安全,同时增加钢轨的使用期限。工作虽然很累,但能为旅客平安出行出一份力,感觉很开心。”宋占花摸着自己的“爱车”说。

同一时间,在兰渝铁路雅园至临江铺下行线路上,兰州工务机械段道岔维修车间捣稳连一工班徐媛媛,正娴熟地操纵“变形金刚”捣固车,对线路实施精准作业。

1993年出生的徐媛媛,是道岔维修车间唯一操纵DWL—48L捣固车的“大机”女司机。她值守的是捣固车2号位,相当于车辆的“眼睛”,不仅要把线路上的设备情况告诉各个工位,还要确保捣固作业安全运行。

“铁轨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大多时间我都在郊外的宿营车上过夜。”工作7年多来,徐媛媛经常三更时分出发,黎明回到宿舍,非常辛苦。“为了铁路运行安全尽心尽力,这是我的责任。”徐媛媛说。

“轰隆隆……”3月4日,在陇海线云田乡至陇西下行线路大机清筛施工点,一台近4米高的“大机”捣固车正在缓缓挪动,对清筛后的线路进行捣固作业,镐头不断抬升、插入、移动……驾驭这台70吨重“大机”的,是兰州工务机械段线路清筛二车间“大机”司机周倩。

捣固车组的“C位”——一号位,在作业中称作“三高”:难度系数高、安全风险高、作业精度高。即使这样,26岁的周倩仍是把这个硬骨头一步步“啃”了下来。“驾驶位比我高了近一米,刚开始往上爬心惊胆战。”周倩笑着说,“后来对车辆越来越熟悉,操作起来也容易多了。”

由于线路维修施工多在夜间进行,熬夜是家常便饭,作业环境也比较艰苦,周倩的坚持和努力,让同事们很敬佩。

每天施工结束后,周倩还要负责对捣固车进行检修保养。周倩和男同事们一样,穿上工作服,拿起检修工具,打黄油、紧螺丝、钻底盘,一点也不“含糊”。

每天在户外工作11小时以上,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让周倩打退堂鼓,反而让她越干越有劲,每次整修完一段线路,她都成就感十足。“每当我坐火车从自己整修的线路上经过,感觉很自豪。”周倩说。

“春风里,你更美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春风里,你更美丽!”

咔嚓,李敏与戈壁滩上的亚洲新能源光伏电站来了一张合影,身边的同事如此赞美道。

此时,来自国网酒泉供电公司电力调度中心的李敏,刚与同事完成酒泉附近这座光伏电站发电设备的定值检查。

在风光发电中,风机和逆变器的频率与电压必须时刻运行在安全区间值,特别是在发生扰动冲击的故障情况下,一旦由于定值设置方面的问题而发生系统故障,就会造成新能源机组的大范围退出,不仅减少新能源外送电量,还会影响整个电网安全。

“我的工作就是对调管场站进行涉网保护定值审查,开展涉网保护设备运行安全检查,确保涉网保护相互配合、运行稳定、动作正确。”看着湛蓝绵延的光伏板,李敏言语里充满着成就感。

李敏是一名“90后”酒泉女孩,2015年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投身家乡的电力事业,先后在国网酒泉供电公司担任监控员、调度员、继电保护计算技术专责等工作。

2021年是李敏参加工作7年来最忙碌的一年。

“在‘双碳’背景下,家乡的风光发电迎来了重大机遇。去年新增并网电站很多,而新能源频率、电压涉网保护正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去年以来我非常忙。”李敏介绍,新能源场站风机、逆变器数量庞大,电力电子设备广泛接入,使得频率与电压波动幅度增大,对系统安全运行要求更严更高。去年最后3个月,她对酒泉电网内126座调管新能源场站挨个开展核查,规范新能源场站频率、电压涉网保护定值,提升电网安全运行及新能源接纳能力。

2021年,酒泉新能源产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李敏的专业也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她参与的多项科研课题获奖,特别是输电通道不停电快速切换系统研发的科技成果——输电通道柔性切换装置成功应用在330千伏桥湾变电站。

在330千伏桥湾变电站周围分布着众多35千伏风电场,这些电场发出来的电需要经330千伏桥湾变电站提升电压等级后外送出去。在以往,当风电遇到大发期时,许多电厂的电能集中送出会遇到输送通道拥挤问题。去年9月,330千伏桥湾变电站投用输电通道柔性切换装置后,新能源外送通道拥挤时,可利用该装置在200个毫秒内将上网通道切换到330千伏玉门变电站或者330千伏布隆吉变电站,及时实现并网、外送。

“干就干好,干就干出彩。”李敏常常这样说。多年来,奋战在新能源主战场上的李敏已经成为复合型人才。

在担任调度员期间,李敏负责50个变电站日常监视以及事故和异常处理,所辖变电站电压根据运行情况及时调整,确保电压在合格范围之内,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她认真研究电网调度相关技术,3年共执行操作任务4671次,操作合格率达到100%。

去年底,李敏了解到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要投运一座110千伏的光伏汇集站,她主动为场站建设提供设备技术参数建议,开展并网线路整定计算,完成光伏场站保护整定审核,使新能源能够早并网、早发出,保障新能源场站收益。2021年12月30日,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向国网酒泉供电公司送来“践行双碳目标彰显央企担当”的锦旗。

“‘双碳’目标下,‘风光大省’迎来‘风光无限’,我为参加家乡新能源建设感到自豪!”李敏说。

巧手编织希望 爱心传递温暖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 颖 石丹丹

在“陇原巧手新春集市”上,绣制庆阳香包的她是学员口中的“耿老师”;在六禾姊妹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协调派单的她是员工口中的“耿老板”;在社区、福利院、敬老院,为老人和孩子义剪的她是志愿者口中的“耿大姐”……她叫耿小宁,是一位残疾少年的母亲,也是一位自强不息的女性。

一次高烧,让一岁多的儿子成了语言表达障碍者。十几年来,耿小宁深切体会到残疾孩子和家属的不易,也曾担忧孩子以后如何独立生活。

因为担心孩子,耿小宁一直没有找工作,偶尔在家做做香包。“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一有空就会绣一点小动物、花草之类的香包。”一次偶然的机会,耿小宁做的庆阳香包被一家公司的老板看到,很是惊喜,鼓励她系统学习一下这门手艺。

2013年开始,耿小宁跟随专业老师学习了香包、掐丝画、刺绣、剪纸等手工艺品制作技艺。一段时间后,耿小宁成立了镇原县鸿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把各类手工艺品进行集中销售,同时免费培训农村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2015年,她带着孩子来到了兰州,孩子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上学,耿小宁则边照顾他边学习新的手艺。日子过得很辛苦,但耿小宁看到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现在网络特别方便,我在网上学到了很多新样式,现在已经掌握了刺绣、香包、剪纸、编织、丝网画等多种手艺。”

2015年,耿小宁被省妇联评为“陇原巧手”带头人;2017年,被“陇原巧手馆”聘请为“陇原巧手”授课老师。从那时起,她开始专门给残疾人免费授课,耐心细致地教授他们各种手艺。“我们也组织过捐款,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残疾人靠自己的手艺挣钱养家,比接受捐款更长久,也更有意义。”耿小宁介绍,目前已经有300多名残疾人通过学习技艺、售卖手工艺品赚钱,也重新找回了人生的价值和面对未来的信心。

在福利院做志愿培训时,耿小宁认识了下肢残疾的刘莉(化名)。50多岁的刘莉是残疾人培训班的一名学员,她很聪明,也很勤奋。在耿小宁的悉心指导下,刘莉学会了编织、丝网画等技艺。刘莉还鼓励意外致残的丈夫跟她一起学习手艺,做一些毛线帽、拖鞋、玩具等,由女儿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帮忙售卖,收入和评价都很不错,曾经的消沉与自卑已转为今天的豁达与乐观。

走进六禾姊妹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授课老师正在为学员们培训美容美发的课程,学员们仔细观看老师示范、认真聆听记录。

“家政服务涵盖的种类很多,作为一名有30多年美容美发经验的造型师,退休后能发挥余热给姐妹们教会一技之长,我觉得很开心。”授课老师李晓玲说。

2021年,耿小宁成立了六禾姊妹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集月嫂、育婴师、老年护理、小儿推拿等服务为一体,专门吸纳农村及城市周边乡镇的妇女,帮她们培训、提供就业岗位。

“我是一名三岁孩子的母亲,因为要照看孩子,很难找一个全职工作。参加这里的培训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接一些零活,过年期间,我每天的收入都在500元左右。”参加培训的学员花小雅(化名)对记者说。

除了像花小雅(化名)这样的待业群体外,这里也有残疾人的身影。

“我特别想有一技之长,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赚钱养家。”正在接受培训的丛传滨告诉记者,因为视力残疾,他很少出门,也几乎不与人交流。“通过耿老师的介绍,在这里碰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每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技能,我很开心。”丛传滨说。

“做家政服务的初心是为了给留守妇女、残疾群众提供一个和社会对接的渠道,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在耿小宁眼中,无论是家庭妇女,还是残疾群众,都有平等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可以培养更多专业家政服务人员,解决闲置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培训的问题,带动更多城市周边及农村妇女就业。

工作之余,耿小宁还会到养老院、福利院等地做志愿服务,陪老人们聊聊天,教小朋友做手工,“这既是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充实自己的过程。”耿小宁说。

在耿小宁的影响和感染下,身边的朋友、同事和员工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2017年,耿小宁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经常深入社区、养老院、福利院,发挥不同志愿者的特长和优势,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今年“3·5”学雷锋日,耿小宁带领志愿者们走进社区,为社区内的老人和退役军人理发、按摩,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

一开始,耿小宁自己联系社区、福利院等需要帮忙的地方,带着家政公司的临时工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现在,只要社区、福利院、养老院有需要,耿小宁的志愿服务队都会提前准备,为有需要的人送去温暖。

“今年我给自己定了三个小目标:培训自己的固定员工,让每位姐妹都能通过劳动挣到满意的工资;继续为残疾人教授技能,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持续开展志愿服务,贡献女性力量。”谈及未来,耿小宁信心满怀。

新闻推荐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118户不良资产项目营销公告

债务企业名称:甘肃满昌商贸有限公司、甘肃邦通物资有限公司、陇西县金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凯盛食品有限公司、甘肃天...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