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义 崇文重教 陇西汪氏家风传承记略

定西日报 2022-01-16 08:21 大字

最近热播的电影《跨过鸭绿江》和《长津湖》,用全景式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70年前那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仿佛把人们又带回到了当年那段爱国激情高涨的岁月。

一部伟大的历史壮剧,是由一个个细微的情节构成的。当年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则是这部历史壮剧中最为感人的细节之一。

1951年6月1日,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再次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

当时,陇西县城北关首富汪登胤(字奎五)、陇西苟家门知名富绅苟少五(原陇西工商会长)等知名人士,与陇西县首家翻砂铸造手工业作坊主人王万慧(惠),积极响应党中央和陇西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三家自发联合捐资,和全县人民一起,购买了一架“陇西号”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前线,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的英雄斗志,其爱国行动在当地传为佳话。

西北街开明人士汪奎五,捐献300多两白银及税款,约折合人民币12000万元(即1.2亿元)。“陇西号”战斗机飞上蓝天,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战斗行列(《“陇西号”战斗机诞生的前后》)。

整整70年过去了,汪奎五(名登胤)先生的长子、现年84岁的陇西县烹饪职业高级中学退休教师汪鉴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70年前,我当时才十三四岁,非常清楚地记得,父亲当年因为捐款买飞机,受到了政府的表彰。他胸前挂着红花,披红挂彩,街坊邻居们敲锣打鼓,将捐献的银元和大宝送到了县政府,摆了整整一桌子。”

“陇西和平解放后,我家成了过往解放军借宿的地方。因为我家的大院有三进深,房屋较多,因此住过很多解放军的高级军官。部队出发时,我家还给每位住宿过的官兵送了一双麻鞋。我的继母李淑琴,非常贤惠。她看到官兵们的衣服脏了、破了,就拿来为他们浆洗、缝补。记得解放军在甘南剿匪期间,路过陇西,骑一师的师长,也在我家住过。兰州解放战役中,在狗娃山战斗中立过战功的战斗英雄张保英,来到陇西做报告,也住在我家”。汪鉴先生还能够清楚地记得,“战斗英雄”张保英是武山人,他的英雄事迹非常感人,聆听了他报告的社会各界人士,无不为他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

“1956年,陇西县工商银行成立时,没有合适的办公场所,我们汪家大院位于县城中心,当时的工商银行领导,想把大院征用为银行的办公地点。作为开明人士的我父亲,很痛快地答应了,以4800元的价格,把汪家大院出让给了工商银行,作为办公地址”,汪鉴先生继续回忆道,“我父亲把转让院子得来的钱,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用来兴办公益事业。陇西戏院是在北关山陕会馆的基础上改造成的,我父亲把这笔钱全部用在戏院的改建上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父亲还参与了陇西电影院的修建工作。电影院修好后,我父亲就一直在那里工作,直到去世”,回忆起这段往事,汪鉴先生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

《巩昌汪氏族谱》(民国九十五年(1984年)十月,台湾出版)记载:汪统山,经商,与其五弟合营“元成福”商号,曾盛一时。

同书还记载:汪志鑫,与其二兄合营“元成福”商号,后落户陕南西乡。

据汪镜轩先生三子汪世康回忆,当年,二爷汪统山经营的商号“元成福”,在陇西城里曾经名盛一时。至今,老辈人回忆起当年的汪家商号“元成福”运输水烟,“十八头骡子下汉中”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

同治兵燹过后,汪氏的一支,从陕西汉中,迁回陇西居住。

据《汪氏家史》记载:“昔祖籍为陕西汉中城南汪家菜园子人氏,吾太祖(约元明年间)迁巩昌府,择基巩昌鼓楼后面一百多米处(修建房屋),坐北向南,堂号为“怀远堂”,茔择于陇西西郊(113工厂家属区西北角处)。”

汪鉴先生回忆说,曾祖父的名号,现在已无从可考,只是从家史中可知,他和曾祖母育有两女两子。

曾祖父为了重振家业,曾聘请酿酒师傅刘福为技师,在家里开起了烧酒作坊。刘福的父辈是清光绪年间从陕西凤翔县迁移到陇西的,传承了祖上西凤酒的酿酒工艺和方法。汪家酿酒作坊的字号为“永丰积”,酿酒作坊后来成为城关公社的办公地址。汪家所酿的酒主要发往兰州,由北关李家的“源发茂”在兰州的分号代理经销。由于酒的品质很好,远近闻名,家业逐渐兴旺起来。由于酿酒技师刘福在汪家所酿的酒品质很好,曾祖父的一位孙女出嫁在靛坪村孙家,于是,曾祖父就介绍刘福去靛坪村孙女家烧酒,这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靛坪大曲”酒的来历。曾祖父去世后,酿酒的家业就由次子汪灏承继下来,汪灏即汪奎五先生的父亲。及至到了汪奎五当家做主的年月,烧酒的生意愈发兴旺,这才积累了丰盈的家产,在抗美援朝时捐赠现银购买飞机。

曾祖父所生长女去世于1956年,享年97岁,嫁于陇西县城塔寺巷“增盛公”史家,一生没有生育,收养杨姓男孩(人称“史少爷”)为子,后又收养一女。因养子不成器,史老太太本人出身于大户人家,对教育事业十分热爱,便将家产连同大车院等房产捐赠于县上,办了一所女子学校,即今天的城关二小(据陇西县城关第二小学校史记载:该校前身为陇西县初级女子小学,创办于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初名“陇西县南安镇第一小学”,校址设在钟灵寺。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史汪氏捐产兴学,校址迁至塔寺巷妙华寺和史家院内,改建为完全女子小学,学校更名为“妙华女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更名为“陇西县城关第二小学”)。

曾祖父所生长子,取名汪耀,字照堂,生于清同治六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公元1867年),生来气魄超群,敏锐过人,勤学好文,善写书法,是前清秀才,曾任职巩昌府师爷,因性格高傲,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因打了巩昌府府台大人而被革职!

汪耀生了四男二女,其长子汪登甲一家三口,及次子汪荫甲的前妻和儿子,在1941年农历闰六月十三日,日本飞机轰炸陇西县城时,同时罹难!这次日机轰炸陇西,共出动飞机11架,投弹47枚,共造成73人死伤(资料出处: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大概是受了汪氏家族国仇家恨的影响,汪耀的次子汪荫甲,就动员大儿子汪志德参军入伍,保卫祖国;还将大女儿嫁于红军遗留在陇西的后代为妻!

作为汪奎五先生的长子,汪鉴先生从教35年,获得“县级优秀园丁”称号,1993年当选为省八届人大代表,县十二届人大常委,四、五、六届县政协委员,民盟陇西县支部副主委,中共陇西县纪委特邀监察员,陇西县资助贫困大学生联络协会副会长,陇西县教育局督导室督学。耄耋之年的他,身兼多项社会职务,还在为陇西的各项社会事业发挥着光和热。

新闻推荐

陇西积极营造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

近年来,陇西县通过在小学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建设“健康文化墙”和中药医文化广场等措施,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信中医、用...

陇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陇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