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国粹 呵护人类健康 院士把脉问诊甘肃中医药产业走向
核心提示:甘肃是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拥有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和丰富多样的中药材资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甘肃省坚持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理念,由甘肃省卫健委主导,甘肃省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精心研制的“甘肃方剂”进入人们的视野,该方剂以甘肃道地中药材为核心原料,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疫情的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临床疗效居全国前列。不仅如此,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甘肃方剂”还插上翅膀飞到了武汉,为保障前线医疗队员不受病毒侵袭立下汗马功劳。
8月28日,第三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式暨中医药在呵护人类健康中的使命论坛在定西市陇西县拉开帷幕。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医药与人类健康以及推动甘肃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走出甘肃、走向世界等问题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钟南山:挖掘中医药潜力 遏制细菌耐药顽疾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以视频形式向本届药博会开幕表示祝贺。钟南山表示: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迸发出巨大的活力。甘肃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有代表性。他的团队下一步将深入探索与甘肃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和合作,一是持续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全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藏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共同科研攻关;三是启动实施“遏制细菌耐药甘肃在行动”项目,细菌耐药危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主要公共安全问题。甘肃省卫健委在此次药博会上率先启动“遏制细菌耐药甘肃在行动”,很有战略眼光,希望此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并从中医药发展布局和思路中寻找遏制细菌耐药的甘肃方案。
“我相信,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宽阔和光明!”钟南山说。
张伯礼:借助中医药国粹攻克新冠肺炎疫情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从中医角度分析,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可被称为“湿毒疫”。传统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功不可没,集中表现为4个贡献。第一个贡献是在集中隔离病区,通过普遍服用中药方剂,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确诊阳性率;其二为通过中药进方舱,治疗轻度、普通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者,重症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缓解了病情蔓延,为进一步诊疗争取了时间;最后,对恢复期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使病患体质得到提高,增强了抗病性。
张伯礼在演讲中指出,甘肃既是中药资源大省,又是中医存贮、流通重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甘肃在发展中医药产业中应注重推广“企业+农户+合作社”等多种模式,持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高药材质量,打造陇药品牌;其次,开展中药材精深加工,深层次开发,提升中药材产品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最后,注重中医与中药协同发展,培养中医人才,提升中医服务能力,提倡中医与中药“两条腿”走路。
仝小林:尊重中医辩证 精准打击新冠肺炎靶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以《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的创新实践及未来发展的思考》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仝小林院士指出,西医注重靶向精准治疗病患,中医擅长调态。“态”是指从宏观入手,改善疾病发生环境,调整疾病偏态,使体内自身修复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对于新冠肺炎的中医属性,仝小林院士认为,新冠肺炎在中医上属于“寒湿疫”。不论是武汉的南华海鲜市场还是北京的新发地市场,这些地方的小环境气候特征基本相似。中医“寒湿疫”的“郁”“闭”“脱”“虚”四个阶段的发病症状与此次新冠肺炎发病特征表现基本吻合。
通过此次中医药用于新冠肺炎治疗,仝小林总结出了4方面效果。首先,中医在未病先防方面具有明显作用,通过服用中药方剂明显提高了未病人群的抗击病毒能力;其二,通过中药介入,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转重率明显降低;其三,通过中药干预,重型、危重型患者死亡风险率大幅降低;最后,中医综合干预显著降低恢复期患者复阳风险。
仝小林院士说,通过此次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取得的经验来看,未来中医的发展之路应以态靶辩证为核心重新构建中医诊疗体系;同时,应以症靶标靶为核心重新构建现代本草体系。
在谈到如何做大做强甘肃中医药时,仝小林院士表示,甘肃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是久负盛名的“药都”。下一步,应从培养中医人才入手,借助“皇甫谧文化园”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医师承基地等有利条件,大力培养中医人才,把甘肃打造为中医“医都”。最后通过中药产业、中医生态康养结合的模式把甘肃塑造为“养都”。通过“药都”“医都”“养都”的有效连接,甘肃中医药产业必将大有可为,必将大放光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龙)自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以来,随着安定区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大,为有效提高城区应对...
陇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