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色发展崛起注入新活力 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纪实

定西日报 2020-08-26 21:16 大字

陇西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近年来,该县以打造“中国药都”为目标,致力建设“丝路重镇李氏源、千年药乡养生地”,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过程监测、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养结合、康养结合”,突出中医药产业向大健康转型的鲜明导向,全面贯彻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和推广GAP种植、GMP认证、GSP流通、GLP检测、GCP应用为一体的标准化体系,全力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2019年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35亿元,对GDP的贡献率25.6%,对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26%,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20.8%,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主产区约40%、全县接近三分之一,成为富民强县的区域首位产业。

本报记者张爱平

产地种植标准化推进国药在陇

初秋的陇西,药香葳蕤。站在福星镇庞家岔村的山梁上眺望,层层梯田上,紫色的黄芩花,乳白色的党参花、淡黄色的黄芪花依次开放,像是打翻的颜料盒,绚丽多彩。

庞家岔村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100亩重点试验研究区内,地块被划分为小块,每块地里插着标识有机肥或品种的牌子,以及黄色的粘虫板、红色的杀虫灯。

村民朱鸟鸟正在黄芩地里锄草,今年雨水多,药材长得好,草也多。她介绍说,今年,她家的这4亩“科技药”“待遇”很高,不仅土壤深松、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保温剂都是免费的,而且从种苗选择、覆膜种植再到中期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也有农技人员手把手地示范指导。这种中药材的种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让她大开眼界,长势更让她感到惊喜。

据悉,这100亩重点试验研究区由省农技推广总站牵头,省耕保站、甘肃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联合建立,开展品种筛选、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控、机械类型作用等试验。

药材好,药才好。

今年,陇西县聚集龙头企业(合作社)、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以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和绿色标准化种植片带、生态有机种植片带“一圃两带”为核心,全面建设了2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和生态有机药源基地,形成陇药主打产品。

近年来,陇西县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狠抓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示范、野生品种驯化、标准化种植试验等工作,制定了黄芪、黄芩、党参等18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通过原甘肃省质监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每年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先后被国家工信部和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和“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药材加工精深化推进陇药世用

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我国采用了部分道地中药材,分为预防方、治疗方、康复方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效果显著。

陇西千金药业是湖南千金药业的子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湖南千金药业承接了湖南省1号配方,陇西千金药业为其提供了甘草和黄芪两个味药。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黄芪、当归、甘草、黄芩、金银花等陇西制药企业生产的“陇药”展现出独特魅力,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为了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近年来,陇西县规划建设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2018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财政部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验收。

依托园区开展精准招商,该园区先后引进入驻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天津天士力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正在推进实施琛蓝中药材国际化产业基地、广药白云山中药科技产业园、甘肃陇药标准化生态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谋划了中国甘肃(陇西)中医药信息物流港(李氏故里中医药健康城)、中药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2019年园区实现产值23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

在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全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通过新版GMP认证企业27家,成药制造企业3家,引进国药准字号产品63个,研发健字号、食字号保健产品26个,个体加工户3800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0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配方颗粒、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原药仓储规范化推进国药贮陇

在陇西,处处药材仓库林立。众多的仓库提供了大量的货位,得天独厚的仓储环境优势,保证了药材仓储的质量。

随着机器手灵活的转动,一箱箱白条党参整齐地码在托盘上,沿着转送带进入后面的恒温恒湿的药仓。这是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智能云仓工作时的一幕。

这家仓库由江能医药集团投资4.5亿元建设,静态仓储能力近7万吨、动态仓储能力30万吨,集成计算机控制、智能收发作业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中药材仓储立体化、智能化。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陇西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的天然药仓优势,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坚持新建和改造齐抓,不断提升中药材仓储规范化、规模化水平。

一方面,扶持县内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线干燥、低温充氮等储存技术,保障了中药材储存环节质量安全。

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中药材仓储,先后引进康美药业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了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带动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0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周转量200万吨。

正在实施总投资4亿元的中国中药陇西中药材交易仓储中心项目,建成后全县规范化静态仓储能力将进一步增加;正在对接洽谈农产品辐照加工项目,将运用钴60、电子加速器射线,对中药材进行绿色无害的辐照灭菌杀虫。

“天然药仓”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药仓”。

市场交易信息化推动国药陇购

清晨,走进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药香。大厅展区内,一袋袋中药材饮片样品整齐摆放、待价而沽。药材摊位前,来自全国不同地方、操着不同口音的药商正忙着和当地药材经营者验货谈价。今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正在药材交易淡季,但南来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询价验货,好不热闹。

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可满足3000多个固定商户和2000多个摊位正常交易,年交易原药材和饮切片50万吨、交易额近百亿元。

在线下交易红火的同时,线上交易悄然开启。

由省政府批复、甘肃江能集团投资建设的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于2018年1月正式上线运营,集交易、交收、仓储、物流、检测、融资、质量追溯服务于一体,运用全新的“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交易,打通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有效解决了上下游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融资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上线交易品种44个,日交易额500—1000万元,被列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

同时,位于文峰的康美西部中药城中药材交易中心建成投用,中药材交易区现货交易中心饮片区于2018年1月启动运行,实行全天候经营,四期项目“一厂两馆”(中药材加工厂、陇西中医药博览馆和中医药健康体验馆)正在推进规划建设。

目前,全县建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中药材经营企业500多家,33家通过GSP认证,18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年交易量近100万吨,交易额近200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中医事业多元化推动陇药陇用

时下,走进渭河北岸的中医药康养,古朴典雅、底蕴深厚的招牌,中医康复、养生保健服务无不让患者感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得到中医药的守护。

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该县正在规划建设集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医疗、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陇西中医药传承示范中心,由智慧中医堂和古莱坞康养中心组成,其中在县中医医院打造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的智慧中医堂,在古莱坞影视城渭水风情街筹建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的康养中心。

近年来,陇西以大力发展以中医药养生保健、基本医疗、健康养老、慢性病调理等为主要业态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健全完善中医机构,县内设有专门的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有县级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理疗室和中医病房,在西医科室设有中医综合治疗室,提供针灸、火罐、中医康复等多项中医药特色服务;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有不同规模和特色的中医馆,所有村卫生室基本掌握拔火罐、针灸、刮痧、中药敷贴等常用中医药服务技术。

培育壮大中医队伍,加大中医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启动实施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全县有2人被评为“甘肃省名中医”、8人被评为“甘肃省基层名中医”、7人被评为“甘肃省乡村名中医”、14人被评为“定西市名中医”。创新开展中医服务,县中医医院初步形成以省级重点针灸专科为龙头、市级重点中风病科为枢纽、县级重点中医专科急诊科和肝病科等为基础的“大专科小综合”办院模式,各级医疗机构均能开展针灸、蜡疗、药浴等15项以上中医服务和6项食疗保健服务,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均能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病人,全县门诊和住院病人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85%。

新闻推荐

陇西县自然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公告陇自然告字〔2020〕1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