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美矫健的陇西云阳板

甘肃日报 2020-04-17 03:54 大字

李淑琴

云阳板舞蹈诞生于陇西,属于民间团体舞蹈,据说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段演出停滞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中期云阳板舞蹈又出现在庙会中,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陇西云阳板舞传承特征具有社会性和松散性,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前一月由陇西县各村社自发组织,民间老艺人亲自教授排练,自古至今无详细的文字记载,传承方式以心传口授、言传身教为主。

陇西文化积淀深厚,云阳板舞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祈雨”是最原始云阳板表演的目的。在陇西四月八庙会的朝山表演活动中,云阳板舞蹈具有非常强烈的观赏性。

陇西县每个村子都有20到30人的传承队伍。表演舞蹈仅限男性参加,当地人也称为“打板子”,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分配的角色不同,分为表演队、乐队和仪仗队,各个队伍分工明确,以服饰区分。旗幡表演人员和专业的领路人是仪仗队的核心成员,旗幡表演人员多为青少年,根据分工不同穿不同颜色的短打服,头上包着红黄相间的头巾,手持铜锣开道,乐队的演奏人员大多是成年男性,不同乐器的演奏人员穿戴的服饰不同,乐器有铜锣、唢呐等。

云阳板大多用槐木制作,呈现出的是两条或四条长约8厘米的板子。成人需要用四条云阳板,用黄色颜料绘制图案或文字,图案有龙纹、竹子、兰花等,绘制的文字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

清朝以前该舞种究竟如何传承无从考证,据说清朝后期的传承人为石道人,民间称作“石爷”,后来的传承人是柴道人,人称“柴爷”,自发在民间组织开展活动。到了清康熙年间,陇西云阳板表演已经初具规模,当时主要以云阳板作为训练武术道具,以宗教祭祀形式出现,共有72套路,奠定了以后云阳板套路的基础,其中主要以北关二渠村和西大街传承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云阳板舞在传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保留至今的套路有24套。近些年以家族式、师徒式传承为主要的传承方式。

大部分云阳板舞的参与者都不记得何时开始跳云阳板舞,它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小时候看长辈表演,长大了练习并参与到每年的表演活动中,有的村落几乎所有男丁都学习过这种舞蹈。云阳板舞是农民的舞蹈,表达了他们祈求子孙安康、五谷丰登等美好愿望,所以说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农民的需要是云阳板舞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变迁而流传至今的原因,不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他们潜意识弘扬、学习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云阳板舞具有中国民间舞的共性,借助于民俗活动,实现了农民舞与农耕文明下人们生产、生活愿望的有效结合,人们通过舞蹈表达自身的愿望。

云阳板舞诞生于陇西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使得传统文化以云阳板舞为载体在空间和时间长河里不断演进与发展。陇西云阳板舞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充分体现了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云阳板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继承其精髓的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精神,融入新的内容,这既是云阳板舞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云阳板舞具有传承传统文化、教化规范和调节娱乐的功能。

在陇西,云阳板舞现有省级传承人两人,县级传承人四人。挚爱它的传承人都表示愿意满怀热情、毫无保留地将云阳板舞继续传承给子孙后代,使这一民间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新闻推荐

陇西:为火线表彰奖励系好“安全带”

陇西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批党员干部因在战“疫”前线表现优秀而被火线表彰奖励,值此疫情防控特殊节点,为及时...

陇西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陇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