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扶贫车间春意浓□ 本报记者 张爱平
阳春三月,陇西县一个个扶贫车间加足马力,有序生产。
位于陇西县首阳镇樵家河村的“扶贫车间”——甘肃晨鑫源制造有限公司,50多名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裁剪、绣花、缝纫,一件件精美的箱包整齐地码在车间,等待发往义乌。
“公司从2月14日开始复工。”车间主任赵红艳边查看生产,边给记者介绍。这家企业主要给浙江客商代做箱包、服装和家纺,客商负责供原料和销售,公司负责加工,正常工作期间有80多名工人,其中60%以上来自贫困家庭。
“还有二十多名员工因在家照顾孩子暂时没有复工。”赵红艳说,他们企业的员工相当一部分是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平日里一边在公司上班,一边还要照顾老人孩子,目前受疫情影响,学生在家上网课,家长要看管孩子影响了复工。
受疫情影响,部分员工暂时不能复工,但一些原先外出务工的人员选择加入进来。新员工王丽丽多年一直在外务工,今年她决定留在当地,进入甘肃晨鑫源制造有限公司务工。由于她多年从事服装加工工作,业务熟练,上班后不用培训,直接就上岗。
为了让这家公司复工生产,县上各部门也给予了积极的帮助。陇西农商银行推出“抗疫快贷宝”信贷产品,为公司放贷200万元,并在原贷款利率上优惠2个百分点,用于企业购置防护口罩生产线及原材料,帮助解决全县企业复工和学校复学后防护口罩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
甘肃晨鑫源制造有限公司在紧张生产的同时,三十多公里外的云田镇安家咀村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也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甘肃祥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声轰鸣,工人们身穿工作服,佩戴口罩,正在车间给菌棒脱袋和刺孔。去年年底,公司已完成了150万棒香菇菌棒制棒任务,现在正按计划进行脱袋和刺孔等菌棒培育管理。总经理李占清介绍说,公司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的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生产,保证菇农菌棒如期供应。
甘肃裕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戴着口罩的工人在实验室和育苗大棚内忙个不停。草莓基地种植大棚内,红彤彤的草莓映入眼帘,不禁令人垂涎欲滴,几名工人正在采摘。目前一斤草莓卖到40多元。
百花齐放春满园。位于云田镇的另一家“扶贫车间”——陇西县农发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也热闹起来。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位于云田镇北站村赵家庄社,是一家从事中药材种植、初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该扶贫车间共吸纳北站村以及周边120名劳动力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4人。
走进扶贫车间内,几十名工人正在忙着挑拣药材、整理药材、切药材片,忙得不亦乐乎。雒军萍是合作社的技术检测员,她以前在外务工,后来为了照顾孩子,就来到这家当地的企业务工。刚开始,她在公司好多活都干过,后来因为工作认真升任技术检测员,每月工资3000元。“合作社复工了,我们又能上班挣钱了,很好!”雒军萍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陇西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建设扶贫车间61家。截至目前已开工运行的有58家,共用工92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72人。同时,县上为了进一步加强扶贫车间建设中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成立了扶贫车间服务小分队,由16名专家分别联系指导全县10家扶贫车间,为建好扶贫车间提供坚强的服务支撑。
新闻推荐
图为陇西县莫建成艺术馆项目建设工地工人在绑扎钢筋。本报记者张爱平摄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