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疫群英谱】“白衣战士”为生命接力 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
2月13日,省委书记、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组长林铎在陇西县调研指导疫情防控等工作。这是林铎在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调研了解医院预检分诊、患者救治等情况,看望慰问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2月12日,甘南藏族自治州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医学观察区商议对密切接触确诊病例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后俊
兰大一院发热门诊第一梯队医护人员。(资料图片)
题记 你们/坚定的目光/像缕缕暖阳/融化冰雪的锋芒 你们/人间的天使/像一剪寒梅/在严冬傲立/带来春天的气息……
——摘自胡杨的诗《天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秦娜 李欣瑶 刘 健 白永萍 崔银辉 朱宇鲲 安志鹏
庚子春节,注定让所有中国人铭记。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春节团聚的欢快突然间凝固,不得不宅在家中的我们一时间陷入焦虑和无措。
2020年开年,你们注定让我们铭记。疫情让你们的生活按下了快进键——你们以白衣为战袍,迅速转身,勇敢逆行。“快点、再快点”,是你们内心最真实的独白。
疫情向甘肃袭来,省委省政府迅速决策部署,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
一时间,一张张“请战书”纷至沓来,用最平凡的话语写下铮铮誓言;一个个红手印印满白纸,用最坚定的决心按下无悔选择。
你们义无反顾冲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在每一个发热门诊,有你们忙碌穿梭的身影;在每一间隔离病房,有你们嘘寒问暖的声音。防护服中是你们疲惫的身体,护目镜下是你们被雾气模糊了视线的双眼……
人间大爱,在你们每个人的心里流淌。
生命接力,一次次在你们手中温暖接续。
虽然我们不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姓名,但是我们知道,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战士”
这是一场与病毒的战斗,与时间的赛跑。
每天看着新闻里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原本打算和家人自驾去海南陪公婆过年的吴秀英,知道这个春节她出不去了;
眼看着战斗就要打响,左汉宁心有不舍地把95岁的老父亲送回了老家,一家三口准备好上“战场”;
……
吴秀英、左汉宁是甘肃省医疗战线上的普通一员。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许许多多个吴秀英、左汉宁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不能与家人团聚,取消了出行计划,紧急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医院紧急成立了应急处置工作委员会,印发了应对处置工作方案,组建三级救治梯队,还建立了新学科‘新型肺部感染科’。”兰大一院院长李汛记忆犹新,1月20日,当接到医院被确定为省级定点救治医院的通知后,全院立即进入备战状态。
感染科赶紧转移普通患者,设置隔离病房,急诊按要求改造为发热门诊。医务处、信息中心、后勤保障处等相关部门和科室的工作人员,随叫随到。电路改造、设备安装、安全阻隔……这一切,都要在24小时内完成。
李俊峰准备进入隔离病房,吴秀英负责整理发热门诊,胡莎莎负责规范隔离病房……所有人不分昼夜、分秒必争。
“莎,晚点了吗?我在北出站口等你,你到站没?”1月21日晚,正忙着收拾隔离病房的胡莎莎,听到妈妈电话那头着急的声音,猛抬头一看,时针已经指向22时30分。胡莎莎顿时流下了心疼又自责的泪水——她忙忘了,竟然让来接自己的妈妈大冬天在西安北站外面等了近一小时。
年前,胡莎莎早早订好了21日回西安老家的高铁票,还和妈妈约好在西安北站相见。接到医院通知后,她立即退掉车票,投入工作。“单位值班回不去了。”胡莎莎告诉妈妈,“别等了,快回去吧。”“那明天能忙完?后天呢?两三天差不多了吧……”妈妈一再追问,胡莎莎只得匆匆挂断电话。
行动起来的不只兰大一院。连续多日的安排部署,早已让兰州市肺科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绷紧了神经。副院长王建云、感染科负责人周莹荃靠前指挥,医生立刻进入病房给患者作解释工作,护士负责安全有序转移病人。
很快,转移了100多名普通患者,一幢4层的独栋大楼收拾妥当:一层发热门诊,二层隔离留观病房,三层确诊病例治疗区,四层集中收治重症患者。这一天,是1月21日。
就在同一天,省卫健委组建了省级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专家组;1月22日,公布全省102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
兰大二院规范完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后备医务人员梯队就位;省人民医院集中优秀专家、先进设备、技术力量等一切优势医疗资源,严阵以待;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做好了科学应用中医药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准备;省妇幼保健院筑起了牢固的“防控墙”……
从兰州到酒泉、从天水到庆阳、从临夏到陇南……14个市州医疗机构迅速行动起来。所有定点医院做好集中开展病例救治准备;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设置发热门诊,把好预检分诊第一关,一场覆盖全省各地各级医疗机构的应急响应全面启动。
“我想好了,这婚先不结了。”大年初一早上,兰大一院特需内科护士黄玉霞向护士长发了这样一条讯息。
25岁的黄玉霞原本定好2月举办婚礼。除夕夜,正在老家休假的她突然接到医院疫情防控的电话。这位科里最年轻的“新兵”决定推迟婚礼,主动请战去一线。
“就算我请假结了婚,我也会特别不开心,会觉得自己就是个逃兵。”黄玉霞说,家人的支持给了她莫大的动力。父亲说:“现在就是冲锋陷阵的时候,你们就是国家的战士!”未婚夫反复嘱咐她做好防护,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他。
随后,黄玉霞所在特需内科的护士,除了怀孕和哺乳期的全都上了一线。
和黄玉霞一样毫不犹豫的,还有西和县姜席镇卫生院内科主治医生苗兵。
大年初一,苗兵收到“全员到岗”的通知。由于一连三天都租不到车,看着微信工作群里同事们忙得不可开交,苗兵心急如焚。谁都没想到,隔天早上天还没亮,他竟骑着借来的自行车,长途骑行,终于在晚上快8时到达卫生院,那时他的腿已经跛了。
请战、奔袭……疫情之下,没有逃兵。一切皆因“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据统计,全省109家定点医院和93家后备医院,近1300名医务人员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最前线,还有许许多多基层医务人员坚守在预检分诊第一线。
“你若生死相托,我必全力以赴”,这是医者仁心的承诺,更是“白衣战士”的誓言
这是一次牵动人心的生命接力。
“你若生死相托,我必全力以赴。”为了这句承诺,所有医院尽锐出战。他们中有资深的呼吸、重症等学科专家,也有“90后”年轻骨干;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也有初出茅庐的新兵;有并肩作战的夫妻,也有齐上阵的父子兵。
“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没什么好怕的。”面对凶猛的疫情,“老将”雷泽林很坦然。17年前还是小伙子的他就跟随老师奔赴抗击SARS的战场,后来又经历了甲流的“洗礼”。17年后,已是呼吸科专家的雷泽林坐镇兰大一院发热门诊。在最初的四天三夜里,日以继夜,每天筛查100多位患者,牢牢守住分诊第一关。
与雷泽林并肩作战的吴秀英今年已经56岁了,看上去瘦弱的她却被称为“硬核”护士长。
17年前,当SARS来袭,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治疗的吴秀英主动请缨,在抗击“非典”一线一站就是6个月,成为发热门诊坚守时间最长的医护人员之一;11年前,抗击甲流期间,自己哮喘复发仍不下“火线”。这一次,吴秀英又站在了第一线。有她在,大家就有了主心骨。
在兰州市肺科医院,由副院长王建云担任医院专家组首席专家,带领周莹荃、李小平、李宗煜等中坚力量,准备打一场硬仗。
疫情比想象的来得更快。
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周海燕清楚地记得,1月21日下午,医院刚刚组织人员进行完全流程接诊模拟,“患者就来了”。
42岁的吴先生1月11日曾到湖南、江西出差,其间与武汉方面人员同桌就餐,1月18日返兰后第二天出现发热症状。在家连续4天口服药物后,1月21日到兰州市肺科医院就诊。
从症状到流行病学史,吴先生都高度疑似,这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警觉和重视。血液检测、肺部CT、咽拭子核酸检测……一切按序展开。1月24日,经国家疾控部门复核,吴先生被确诊为甘肃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他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例实际病例,也是全甘肃第一例。怎么治,能否治愈,关系到全省救治工作的开局。”王建云坦言,压力很大。
与王建云“怎么治”的压力相比,雷泽林更多的压力来自于如何在最初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确保“不漏诊”。他和团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慎之又慎。1月22日,雷泽林筛查出了兰大一院第一例高度疑似病例,之后确诊。
“如果有一名医生或者护士防护做不好,存在一丝一毫的感染风险,那就是我作为护士长的失职。”吴秀英的压力一点也不小。
坚守发热门诊的日子里,吴秀英往往凌晨刚躺下,因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没睡一会儿又得爬起来。她一边一遍遍叮嘱年轻护士们检查防护,盯每个人的流程,一边为年轻的“战友”打气,告诉大家不要害怕,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她还自己录制视频,示范规范的防护和工作流程,甚至细到示范垃圾杂物清理。
“治疗进展还比较顺利。”熬了这么多天,这是王建云最想看到的。经过医院、市级、省级以及中医会诊共4轮会诊,大家确定了对第一例患者的诊疗方案。经历了逐步加重的过程,几天后,吴先生的症状出现缓解,身体开始渐渐康复。
2月2日,吴先生终于走出隔离病房,治愈出院。当天,包括就诊于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潘先生、就诊于兰大一院的李先生在内的首批3例患者同时出院。
“对于这一新发疾病,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治愈病例,大家信心倍增。”首战告捷,王建云打心底里高兴,之前一直悬着的心也稍稍落地。(转2版)
新闻推荐
通讯员党国飞春回大地,春耕在即。位于陇西县通安驿镇的甘肃印象有机肥料厂正在开足马力,加紧生产,这家年产10万...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