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的“侦察兵”市疾控中心现场流调处置组工作揭秘

定西日报 2020-02-24 07:42 大字

本报记者陈丽

“患者1,女,53岁,定西市陇西县人。该患者于1月21日从泰国乘坐9C8620次航班到达兰州中川机场,11时40分许乘坐旅行团大巴车(甘A83937)于当日14时许到达兰州火车站,15时19分乘坐Z128次列车(2号车厢48座位)由兰州到陇西;22日8时20分左右去陇西县某超市购物,大约8时47分离开超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常常看到类似这样的确诊病例信息。而这些信息,饱含着市疾控中心现场流调处置组人员的汗水。

1月22日,陇西县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被确诊,拉响了定西市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斗警报。抗击疫情,“疫”不容“迟”!市疾控中心流调处置组的10名“战士”第一时间奔赴战“疫”一线,并肩走上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简单说,就是通过各种线索的调查排摸,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搞清楚感染病毒的“来龙去脉”。

“新冠肺炎属于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一旦报告,无论白天或黑夜,流调队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最快速度掌握患者发病前14天的生活轨迹,排摸疾病的暴露史、接触史及相关信息;排查患者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防范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市疾控中心现场流调处置组组长梁成智说。

如果说流行病学调查是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关口”,那么流调人员就是抗击疫情前沿战线上的“侦察兵”。

来晓强是市疾控中心流调处置组的一员,也是疾控战线的一名“老兵”。1月22日晚上7时,陇西县人民医院报告一例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有武汉返乡史。接到指令后,来晓强和同事张彦青立即穿好防护服,第一时间走进陇西县人民医院传染病隔离区,和患者面对面交流。

到过哪些地方?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接触过哪些人?接触的方式和程度?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需要流调的内容多且繁杂。在询问的过程中,流调组还要像侦探一样,发现患者病例对行动轨迹可能存在的隐瞒、疑点,梳理等摆在面前错综复杂的线索。

“因为患者有武汉返乡史,密切接触者找不到的话,时间每过一分钟,疫情扩散的风险就增加一分。”来晓强说,当日他们确定了包括患者父母、患者所乘坐出租车的司机以及出租车同车人员在内的6名密切接触者。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明治药业爱心捐款助力防疫

本报讯(记者王长华)“当武汉暴发疫情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而当陇西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被隔离治疗的时候,...

陇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