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堡 断岘堡

定西日报 2019-12-02 08:43 大字

□杜金植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齐家、城堡等文化遗址。战国时期秦长城经过陇西县境的北部和东部,留下了大量的烽火台和堡城,当地人俗称堡子。

堡子作为一种防御性的建筑,在陇西历史悠久,特别是明清时期,进入中华民国,战乱频仍,烽火不断,颇受战乱的民众开始修筑堡子以求自保。在陇西县内的众多山峦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堡子有300多处,这些堡子大致可分为官堡和民堡两种。本县的堡城可归纳为村堡、族堡和家堡三种类型;就其规模来看,村堡较大,族堡次之,家堡最小;从构筑形制来看,有四方堡、长方堡和圆形堡三种;从总体结构来看,均由墙垣与环壕组成,每堡开设一门,多设于南墙或北墙,门洞狭窄,如遇非常情况,便于堵塞关闭,堡内有房舍建筑和相关生活设施。

同治元年至同治十二年,陕甘匪乱,民不聊生,战事吃紧。当时老百姓一边种庄稼,一边躲避匪徒侵犯,全县民堡的攻围事件不下百起,在这些攻围事件中,不论是村堡还是族堡和家堡都发挥过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为了安全之计,百姓竭尽全力捐资,有钱人出钱,有力者出力,经附近几村村民齐心协力,断岘堡得以修筑成功。

断岘堡位于陇西县权家湾镇和通渭县什川镇的交界处,堡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周边是悬崖峭壁,两河自然形成护城河,东面是赵家河,西面是大河,城池中有哨台、土炮、栈道、地洞、水窖、房屋、圈舍和“人挖窑”等,前后有两个堡门,唯有一条陡峭的小道通往前堡门,堡子约长500米、宽100米、高6米,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堡子历经战火洗礼、风雨剥蚀、日晒碱化、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如今摇摇欲坠,残破不堪,是不可再现的古堡,令人扼腕。一九四九年后,社会安定,堡子渐渐失去了它的防御作用,因堡子占地面积大,村民耕地紧张就恢复成了耕地,一半由陇西人耕种,另一半由通渭人耕种,在堡城中间竖立着陇西县和通渭县的分界碑(1993年)。

陇西到通渭马营是一条官道,曾经商贸发达,人员往来密集,断岘堡是必经之路。听村里老人讲,平日里,若匪徒进犯,有站岗放哨者敲锣鸣鼓,青年扶老携幼,直奔断岘堡躲避,匪徒退去,村民照常种庄稼或干其他农活。由于堡子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曾经遭遇过多次小股土匪的攻夺,乡民们平时在城墙四周准备了大量的巨石和木桩,再加上各种自制土炮把进犯者打得人仰马翻,有来无回。让敌人看后,仰天长叹:“攻山易,攻断岘堡难矣。”当时有民谣:“断岘堡,紫金城;漆麻堡,藏不住人;大岔堡,马踏平;花羖吕堡,盛血盆……”充分证明断岘堡的雄伟坚固和易守难攻。民国时期发生过大地震,陇西一带受灾严重,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堡子东、西两面的墙在这次大地震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说有一次,西北军阀马步芳大队人马直奔断岘堡而来,来势凶猛,围得水泄不通,有一马踏平断岘堡的态势,走到前川坑和下尖子附近一看,城墙上一位身穿红袍、骑着白马、手中挥舞着大刀的大将在城墙上走来走去……当时惊呆了马步芳和他所有部下,马步芳感觉情况不妙,下令收兵就放弃了攻城。这次保守留住了方圆成千乡民的身家性命,演绎了一场朴实大爱和人间冷暖的传说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从此这座神奇的断岘堡在当地家喻户晓。

新闻推荐

农发行定西市分行 投放1亿元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

本报定西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苏海琴)近日,陇西县支行成功投放万家置业公司已批待放棚户区改造贷款1亿元,用于巩昌镇...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