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动力得激发 昔日旧貌焕新颜 陇西县权家湾镇焦家湾村决战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文爱凤
沿着马云公路驱车前往焦家湾村,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一排排香菇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惹眼,让人心情异常愉悦。
焦家湾村位于陇西县权家湾镇。今年来,该镇在落实各项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注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采取多种措施让贫困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克服“等靠要”思想,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一进村口,记者便被焦家湾村新时代实践文明广场上的那道民俗文化墙所吸引。挪步向前,却见墙上镶嵌着废弃的瓦片、水缸、玉米秸秆、耕地的木犁及菌棒等,让参观者得以窥见当地的农耕文化、居住环境及风土人情。
权家湾镇党委书记许贵祥指着墙体上的那些物件说:“这些东西堆在家里是垃圾,放在这里成景点,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在捐赠物件旁边标注捐赠者姓名,增加了群众的尊严感与获得感。
76岁的老党员朱付明,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广场上转一圈,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美美地欣赏一番“墙上博物馆”,他捐了5000片瓦片用于民俗文化墙建设。
当记者问到有没有心疼那些瓦片时,老人笑着说:“不心疼,不捐也是闲放着,卖了也就换两包烟,一下子就抽掉了,没意思。”
朱付明老人还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路被水冲得坑坑洼洼的,很难走,现在村里修了水泥路,还建了文化广场,村民的日子过得都有点像城里人的日子了。
民俗文化墙遵循“看得见山水、勾得起回忆、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构思,结合居住环境、村庄布局,依山就势,依路就弯建设,形成“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一墙一文化”的格局。
焦家湾村妇联主任王萍告诉记者,捐赠物件和参加义务劳动可以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额时,可以到“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兑换商品,这激发了村民保护环境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农村移风易俗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
村民王兴明高兴地说:“我用积分兑换了一条毛巾呢,以后有用的垃圾再也不乱扔了,捐赠了还可以用积分兑商品。”
如今,村民们都不乱扔垃圾了,村里的每个角落都干净整洁,村民自家的院子里更是被收拾地整齐有序。
环境的美化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但只有村民的生活真正实现富裕,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产业支撑,是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陇西县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加收入的根本之策,焦家湾村的大多村民更是通过养殖牛羊与种植香菇脱了贫、致了富。
家住焦家湾村焦家湾社的杨贺喜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通过养牛和种植香菇,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致富能人,(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在杨营村察看棚户种植食用菌本报讯6月17日,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元忠到陇西县省总工会帮扶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陇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