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菇成长为脱贫大产业

定西日报 2018-12-21 08:48 大字

本报记者张爱平

近日,一连几天的暖阳为寒冷的冬日平添了几许暖意。今年50岁的焦家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建兰一大早就赶到当地的产业园来上班,以前在修建产业园时,她一直在工地打零工,今天,她将成为菌棒生产线上的工人,在车间里生产菌棒。

上午十一时整,随着公司技术人员按下生产线启动按钮,车间里立刻响起了轰鸣声,碎木屑在异香也在机器的抖动中四溢开来。周建兰和其他乡亲们在紧张有序地往机械上套袋子,一棒棒香菇棒装好后送到后面的烘干车间。

焦家湾菌棒生产线由福建省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甘肃高科农牧生态有限公司、焦家湾村富民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贫困片区产业扶贫示范项目资金397.8万元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当地及周边菌棒生产制约问题,带动119户贫困户脱贫。

“好着来,在这里打工一个月有2000块钱的收入,既能照顾家里,又能照看上学的孩子。”周建兰说,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在上中学,丈夫身体不太好,只能在家干些轻活,家里以前主要靠种地为生,收入低、生活困难,现在她在当地务工,下班后还能帮丈夫务地,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

近年来,陇西县在脱贫攻坚中,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在云田等11个乡镇21个村新建300平方米香菇生产棚505座,并配套100吨菌菜气调库21座。目前,全县香菇生产大棚达到929座,装入菌棒227.98万棒,产量1709.5吨,产值1538.865万元。

据了解,在福州的帮扶下,陇西县为帮扶贫困户建设了香菇生产的“阳光房”,其中集中连片10座以上的阳光房菌菜种植车间6处,阳光房130座,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62人,户均实现增收1.5万元。

新闻推荐

李氏故里新画卷 陇西县推进城镇化提升幸福感

通讯员张爱平初冬时节,漫步在陇西新修的药都大道上,宽阔平坦的道路旁,绿化带里名贵树木与灌木花卉相映成趣,李家...

陇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陇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