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弥足珍贵的改革经验

定西日报 2018-12-06 11:49 大字

□王自随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经验和启示是多方面的。笔者窃以为,坚持走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之路,以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与计划(政府)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核心,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迫切需要。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序幕。面对十年“文革”浩劫造成的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的情况,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四十年来,我们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市场与计划关系的认识,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理论上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传统观念,到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七项主要任务;从十六大提出“要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以说,每一次认识上的突破和飞跃,观念上的转变,带来的就是经济上的发展。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3645亿元,到2017年达到82.7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2经济大国,年均增长9.5%,远远高于世界同期3.1%的增长水平。这就是生动的诠释。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不把书本当教条,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在中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要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胆地创、大胆地试,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也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更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的论点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商品经济还是产品经济,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按照传统观念,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制相联系,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产品经济、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在这种传统观念支配下,我们在建国之初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不打破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就不能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正因为如此,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上述论断,并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时,邓小平对这个文件评价甚高,称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是对世界上一些国家发展教训的深刻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走向多国实践,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相继建立了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由于种种原因,普遍采用了苏联的模式,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尤其是加入华沙条约组织的东欧一些国家表现更甚。由于苏联的干涉,加之拒绝改革或者改革不彻底不到位,计划经济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社会生产力得不到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较快的提高,综合国力得不到很快的增强,与西欧实行自由经济、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反差,导致这些国家社会矛盾激化,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动荡不安,为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和和平演变图谋,埋下了伏笔。其教训是非常惨痛和深刻的。而我国也未能幸免,但我们从改革开放开始就坚持以市场为取向,并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坚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手并用,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为战胜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和平演变的图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是破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束缚的客观必然。建国初期,由于当时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对于集中有限资源建设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规模日益扩大,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就越来越表现出不能适应需要,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一方面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统得过死,限制了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挫伤了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事实证明,不改变这种僵化、呆板、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我们的改革发展就没有希望。四十年来,正是我们坚持了市场化取向改革,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了经济活力,使市场体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更加健全。目前,98%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都由市场决定,除了极少数特殊资源外绝大多数生产要素均按市场配置,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陇西县委党校副校长)

新闻推荐

研究部署农民工工资清欠 安全生产 科技创新等工作

(上接第一版)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督查考核抓落实工作,...

陇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陇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