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都逢盛会 千年药乡展新颜

定西日报 2018-10-09 09:06 大字

——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巡礼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总人口51.92万人,耕地面积165.95万亩,属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全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之一。

陇西自古盛产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该县抢抓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和省上全力支持陇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中国药都”的品牌效应,致力建设“丝路重镇李氏源、千年药乡养生地”,注重文化旅游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大力实施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市场专业化、仓储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工程,产业效益日益凸显,成为甘肃陇药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和全国重要的中医药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中医药产业对全县财政和农民收入的贡献率都接近三分之一,中医药增加值占到了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中医药产业已真正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2017年,全县中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41.66亿元,贡献财政收入1.3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元、工业增加值15.7亿元,分别占到全县财政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业增加值的14.5%、22%和27.3%。

推进种植标准化,

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药源保障基地

“通过这个监控,我们随时可以查看首阳禄家门中药材种植基地生产情况。”陇西县道地中药材安全追溯平台负责人陈卫平边演示边说,这批药的种植、收购、加工、检验、包装、销售等全过程信息将录入平台系统,用户可用手机扫贴在包装袋上的二维码查出这些信息。

为了保障全县中药材的绿色道地,陇西县建立了道地中药材安全追溯平台,并在17个乡镇建立农产品监管平台、在8个中药材种植重点村和18个经营主体建立了追溯点,用这种形式倒逼着种植农户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并从“苦药材”里尝到了甜头。去年,李继元靠着规范中药材种植,年收入5万元。

县上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突出“有机、绿色、道地”品牌。依托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提纯复壮和野生品种驯化等工作,积极建设西北最大、全国一流的中药材种植资源保护库。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运作模式,鼓励制药企业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19万亩,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推进加工精深化,

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中药材加工转化基地

从2008年的2800万元到2017年的11.71亿元,短短二十年间,陇西一方公司的产值增长了40余倍。

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是国药集团下属企业,成立于2006年9月,当时注册资金3000万元,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发展到总占地面积237.18亩,年产值过十亿元的大企业。陇西一方的发展是陇西中医药加工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中药材加工业是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富民又富县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陇西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动、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以打造“中国药都”为目标,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布局,建设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12亿元,全面完成了园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引进入驻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国中医药集团、河北神威集团、湖南千金药业、甘肃奇正藏药、普尔康药业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2017年园区实现产值21亿元。

作为全省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先行先试工作试点县,陇西积极推动具备生产条件的陇西一方、天士力中天、普尔康等3家企业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先行先试生产,促进中医药加工产业向现代制药产业转移。计划建设的《现代中药自动化提取生产线三期建设项目》已经于2018年5月初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产能将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其中一方药业率先开展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生产试点,年产4亿袋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生产线于2017年3月投入生产。今年5月,该公司又投资5亿元动工兴建现代中药自动化提取生产线三期项目。项目建设完成后,产能将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

2011年,园区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8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在园区的聚集辐射带动下,全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24家,个体加工户3800多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5万吨,安排就业5000多人,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同时,根据《省上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以“中国饮片城”为目标,将把首阳镇打造成具有明显产业定位和独特功能的中药材小镇,形成具有产业、旅游等功能的综合性发展平台。

推进市场专业化,

着力打造辐射全国的中医药综合市场

夏节,正是药材交易淡季。但陇西县药材交易市场依旧熙熙攘攘,药香四溢,天南地北的药商云集于此,共话“药财”。

充分发挥“天然药仓”的自然气候优势、“陇上旱码头”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千年药乡”的产业基础优势,立足优势抓招商,积极鼓励民间资本,依托并整合原有文峰和首阳两个药材市场资源,结合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由甘肃江能医药科技集团投资4.9亿元,在首阳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集公共服务中心、检测中心和培训中心、中药材交易商铺、原药材交易大棚和现代化江能饮片展销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营,可满足3000多个固定商户和2000多个摊位经营户正常交易。每到逢集,参与交易的群众达5000人以上,年交易原药材和饮切片50万吨,年交易额达百亿元。特别是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在今年1月份正式上线运营,通过运用“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产业上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融资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实现优质中药材资源共享。

截至目前,全县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建成惠森集团“药材盈”等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3个、专业信息服务网站13个、电子商务应用企业40家,各类个体网店440多家,发展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家、运输专线30多条;中药材经营企业500多家,其中77家通过GSP认证,18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年可集散各类中药材1000多个品种,年交易量100多万吨,交易额达200多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推进仓储规模化,

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仓储基地

随着机器灵活的转动,一箱箱白条党参整齐地码在托盘上,沿着转送带进入后面的恒温恒湿的药仓,这是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智能云仓工作时的一幕。

陇西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形成了天然的阴凉库,是名副其实的“天下药仓”。按照“盘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采取新建和改造“两手抓”的办法,实现了仓储环节的规模扩大和仓储质量的有效保证。一方面,积极扶持现有的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广泛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线干燥等储存技术,积极推广应用低温充氮技术,切实保障中药材储存环节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大力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先后依托中天物流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了占地150亩的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园,配套建设规范化仓储库20栋5万平方米,新增仓储能力5万吨。引进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建设了投资15亿元、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中成药、保健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投资3.6亿元,建成了4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库和5.5万平方米商铺;二期工程于2017年4月份开工建设,今年可全面建成投用。该项目建成以后,可容纳中药材、中成药、保健品仓储、销售企业和个体户上千户,年静态仓储能力50万吨,实现销售额200亿元,安排就业2000人,上缴税金2亿元,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较现有能力翻一番。

同时,惠森药业集团与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合作,于2014年8月份制定并发布了中药材仓储企业仓储标准,对中药材仓储业规范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目前,全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5家,静态仓储能力100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周转量突破200万吨。

推进产品品牌化,

提升陇西中医药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已矗立在文峰镇东,成为展示陇西中医药的一个品牌。

近年来,县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宣传推介,2008年至2015年连续承办了八届中国·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2017年又成功举办了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相关中医药企业代表齐聚陇西,有力地扩大和提升了陇西中药材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已与康美药业、神威药业、珍宝岛药业、葵花药业、保和堂(焦作)制药、国药集团中国中药公司等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或合作协议,重点围绕标准化药源基地、仓储及中药材现期货交易、大健康产业等合作或投资。陇西先后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查注册,国家质检总局命名甘肃省陇西县为“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2017年陇西中药材区域品牌价值突破90亿元,“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申报注册“惠森”“中天泰科”“陇山渭水”“陇元贵宝”等中药饮片、药茶、药膳等产品商标30多个;中天药业生产的“红芪口服液”具有完全知识产权,是全国独家准字号绿色非处方类药品。

同时,陇西坚持向科研要品牌,中天药业组建成立了“陇药工程研究中心”;一方药业成立了“甘肃省道地中药材配方颗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陇西县政府与甘肃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成立了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甘肃陇药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材检测中心和中药材种子种苗检测中心“一院三中心”,围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检测、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新闻推荐

陇西法院加强审务督查提高工作质效

陇西讯近日,陇西县法院纪检组对全院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干警思想作风、纪律作风等工作开展全面审务督查。督查中,...

陇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