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地 提品质 陇西县全力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工程

定西日报 2018-09-05 08:52 大字

通讯员张登华柴宏文

近年来,陇西县抢抓国家和省、市大力扶持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政策机遇,坚持保面与提质并举,积极推广中药材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有力地提升了中药材绿色、道地品牌。

初秋时节,走进陇西县双泉镇高家湾村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层层梯田绿意葱茏、生机盎然,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在一块党参地里,村民李友珍正在和叫来帮忙的亲戚除草。

李友珍他们正在除草的地方是陇西千金药材有限公司建立的药源基地,核心种植区面积500亩。2013年以来,该公司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协调农技人员每年为药农指导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并以每亩120公斤的标准,免费投放中药材专用有机肥,严禁农户使用各类化肥和农药,以确保药材质量。同时,该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以每斤药材鲜货高出同期市场价3到5毛钱的价格实行订单收购。

“今年1亩地收获药材鲜货600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7、8亩药也能卖3万元到4万元。”村民李友珍算着收入账。

陇西县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运作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对标准化种植基地及核心育苗区每亩补贴200元至500元。通过基地带动,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杜绝壮根灵、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有效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

为了从源头上抓好种子种苗质量,推广中药材优质品种,陇西县农技部门依托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开展优质种子的选育,逐步提高中药材良种覆盖率。目前,全县年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面积达5万亩。在此基础上,该县农技部门积极开展中药材新品种引进驯化、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累计引进外地新品种和当地野生品种187种,驯化成功87种,大田推广38个品种。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有效解决了种植品种单一及部分药材出苗难、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

在中药材田间管理过程中,如何确保广大药农科学规范用肥用药是保证药材绿色道地品质的关键所在。为此,陇西县着力加强市场监管,严控高毒重残农药的销售。今年,该县还拿出997万元,为种植中药材的108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投放有机肥4986吨,有效开展中药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同时,该县于2014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展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工作。五年来,全县黄芪、党参、当归三类中药材投保面积累计达20万亩。

“农技人员向广大药农讲解使用有机肥、农家肥的好处以及过量使用化肥的危害。县农业局每年还在全县选200个点,跟踪检测土壤养分含量情况,为药农科学用肥提供科学参考。”陇西县农技中心副主任管青霞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陇西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首位,其中标准化种植基地19万亩,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00多亩,中药材年产量达9万吨,是全省中药材产量最高的县。

新闻推荐

房屋交付通知

尊敬的开元华府11号楼购房业主:我公司开发建设的开元华府11号住宅楼,于2018年8月31日竣工交付,现已达到交付使用条件...

陇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陇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