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走出来的“草莓大王”

定西日报 2018-02-27 07:45 大字

本报记者马国旗晁君杰

文举

冬日的陇西县云田镇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寒风阵阵,格外清冷。但在张钧草莓采摘园里,记者却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走进温室大棚,只见眼前一片浓绿,温暖的阳光透过棚膜照在一株株草莓秧上,新长出的草莓挂在枝头,娇艳欲滴,构成了一幅清新美丽的图画。

采摘园的主人叫张钧,陇西县城人,典型的西北汉子。年少外出的他,打过工,当过包工头,开过宾馆……在外奔波了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2013年,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政策的召唤下,嗅到巨大商机的张钧,毅然决然卖掉了宾馆,和合伙人在云田镇白寨村建了100多个温室大棚,搞起了蔬菜和水果种植。

本以为会种一辈子蔬菜、圣女果和提子,但谁曾想张钧和草莓却接下了深厚的缘分。2014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有个浙江老板租下了不远处老百姓的十几个大棚种上了草莓,经不住好奇,张钧便过去看了看。

聊天中,浙江商人告诉他:草莓营养价值极其丰富,被誉为是“水果皇后”,入药亦堪称上品。这两年,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草莓市场需求量特别大,但种植的人不是太多,利润空间相当可观。

听了他的话,张钧再也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打起了种草莓的主意。这之后,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去旁边的草莓基地,了解草莓的种植技术。

2015年年末,浙江商人种了一年,决定不再种了。张钧顿时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租下了全部的17个大棚,开启了自己的草莓种植之路。

见到张钧是1月中旬,他正和陇西县农技中心技术员魏友梅聊着草莓的疾病预防工作。张钧告诉记者:“种草莓的第一年,没有经验,没有技术。于是,我多次跑到浙江、陕西、四川等地,请专家帮我们育苗,学习他们是如何种草莓的,花了不少钱。”

就在张钧苦恼的时候,陇西县农机中心适时伸出援手。“为了方便服务种植户,从草莓育苗期到采摘期,我们都会经常上门,为他们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魏友梅说道。两年多来,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与其他种植户间的交流学习,张钧的草莓种植路逐渐走向正轨。

正说间,旁边的客人有的提着筐子迫不及待地摘了起来;有的拿出手机,蹲在一颗颗草莓之间,玩起了自拍;有的打开微信,摁下语音,和朋友分享起了这开心的时刻。张钧赶紧凑了上去,开始向他们介绍:这是奶油味的,又叫“章姬红颜”,一斤60元;这是菠萝味的,又叫“白雪公主”,一斤80元;这是小白,又叫“红颜复仕”,一斤200元;这是桃熏,新品种……

客人王爱军告诉我们:“这儿的草莓不仅香甜爽口,还是绿色无公害食品,可好吃了。我们经常自己开车到这儿来摘,一次就要带五六百块钱的回去。”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陇西开展春节返乡人员禁毒防艾宣传工作

陇西讯(通讯员许晓霞)为了加强新春返乡人员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提高外出务工人员防治艾滋病和识毒、拒毒、防毒的意识及能力。从1月31日开始,陇西县总工会在文峰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口密集地...

陇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陇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