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陇中山水入画图 彩笔绘出富民路陇西马河镇兴起美术写生经济

定西日报 2018-01-31 09:29 大字

定西是闻名全国的书画大市,又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将书画艺术发展优势转化成脱贫攻坚的积极力量,激发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内生活力?陇西县马河镇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出了文化扶贫新模式——写生经济。

在自然禀赋特色显著的贫困村创办美术写生基地,吸引画家和美术院校师生走进农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画陇山陇水,将文化艺术的种子播种在乡村,同时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带来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本报记者朱红霞王谦虚王国军

建基地盘活山水资源

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记者来到了陇西县马河镇贺家川村。

冬日的贺家川,白雪覆盖。黄褐色的山梁沟岔在阳光下明暗相宜,很有画面感。村子里巷道干净,道路两旁用废弃的砖瓦和啤酒瓶垒造的图案别致的文化墙,还有广场和路边供人休憩的废椽子钉的长凳子,看起来朴拙又透着浓浓的文化意韵。

这个曾经穷乡僻壤的小村庄,如今变成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基地,兴起了富民富村的写生经济。

这是一次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探索。

“马河镇打造美术家写生基地,让艺术家参与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是文化助推***的重要载体和创新模式之一。”陇西县委常委刘树武说,“‘扶贫先扶智\’,建基地兴起写生经济,让贫困村群众从被动帮扶到焕发创新活力,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

这是一次深度挖掘黄土山川特色禀赋,将山水民俗资源变成致富资本的一次有益尝试。

马河镇镇长许贵祥说:“马河镇华夏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文化元素保留较多,民居村落独具特色,加之民俗多样、民风淳朴,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貌有别于江南水乡的清新婉约,凸显出一种厚重苍凉、古朴粗犷的西部风情,很适宜打造西北独具特色的黄土沟壑梁峁民俗风情写生品牌。”

本着这样的初衷,2016年马河镇在贺家川村创建中国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整个基地以贺家川村为主,打造贺家川、蒋家河、柴家河以及杨营写生片带。

在基地建设之初,马河镇就定下了住得舒适、吃得健康的基地写生服务要求,让前来写生、摄影、采风的各类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及美术爱好者们在这里得到充满乡情的美感体验,实现文化与扶贫的完美结合。

“基地建设凸显黄土风貌和农耕文化特色,画家们说贺家川和柴家河等村庄画面感强烈,处处是风景,随地是素材。”许贵祥说,“建基地,引画家,富农村。实践证明,我们立足农村耕读文化、黄土地貌,向山水民俗资源要经济效益的路子是可行的。”

“真没想到祖祖辈辈生活的黄土山屲,被大画家画进了画里,听说很值钱呢!”马河村文书张耀春自豪地说,“更没想到的是这些黄土山屲还成了村里人的摇钱树。”

引画家发展写生经济

直立性高大梁峁塑形特异,黄土裸露景观别样;传统北方特色民居村落保护良好,村落古堡、高房、麦垛遍布,碾场、土法榨油等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保存完好……

古韵盎然、风貌苍凉的马河镇写生基地赢得了艺术家的青睐。全国知名画家及各地美术院校师生纷纷走进基地写生、采风。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美协副主席许钦松、广西美协主席谢麟、首都师大教授段正渠,还有周刚、王辉、王昆、罗田喜、樊威等省内外名画家,以及中央美院等国家级美术机构和江苏等多个省的美协、画院、美术院校的画家和学生,隔三岔五总有大大小小的画家来写生。”马河镇驻村干部康文礼一边扳着指头算一边笑着说,“一批走了另一批又来了,数也数不清。像‘新丝路·新起点-全国美术名家丝路行’、甘肃省美协组织的\‘文化扶贫写生行’等大型美术活动也光顾这里。这两年这里真的被画家们带火了!”

画家们来了,吃住在农家,直接增加了这里农户的收入。

马河村文书张耀春说,2016年11月,西安交大美术学院教授马田宽带着两个研究生来写生,在他家住了一个月,每人每天收100元食宿费,光这一项就收入9000元。

村支书田自学说,贺家川村362户农户中像张耀春这样有接待能力的农户有30多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为了让画家们住好吃好,村里加强了对接待户的管理,统一制作了接待公示牌,上头写着床位数和收费标准,还有公安、卫生监督机构电话。要求床铺干净,吃食绿色健康。”

贺家川社的王国栋是贫困户接待户,2017年他家接待了6个画家。“住两三天、七八天的都有。画家和我一锅吃饭,菜是我地里种的,面是自己种的粮食磨的,油是田家油坊土法榨的胡麻油。酸菜饭、荞面饭、烫面油饼、煮洋芋,这些平常的农家饭画家们吃得很舒坦,吃住挣了2000多元。这不,我还上了画儿。”王国栋边说边拿出一本影集,里面照片都是画家们画的他的肖像,“坐着画一小时还给50元呢,现在村里给画家当模特的有10多人,都坐着挣钱呢!”

自从画家进村以后,农户自产的土蜂蜜、药材、清油等土特产大受画家欢迎,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村口开油坊的田荣说起写生带来的好处,脸上绽开了花。“土法榨的胡麻油很受画家欢迎,走的时候都带几桶。去年一个月就有1万元的收入,生意红火得很!”

“美术学院的学生集体实习,一次就来六七十人,农户零散接待不好管理,也没有接待能力。”马河镇驻团结村干部康文礼说,“我们就把柴家河社闲置的小学教室改造成接待中心,一次可集中接待70多人。”

负责接待中心工作的张注是柴家河社社长。他说,接待中心属于团结村集体经济,收入除他和厨师的工资外,其余归村上所有。“去年接待了两批共80多人,收入3万多元,除去工资和伙食费用,村上收入2.28万元。”

文以化人。画家们来了,和村民零距离交流,带给村民的不仅是收入的增加,还有精神面貌的改变。

通社巷子、广场等都有人负责打扫,糊着泥巴的蜂巢、旧瓦砌的文化墙,干净的院落床铺、厅堂里悬挂的字画……如今的贺家川村,变得干净了,有文化气息了。

与此同时,村里人脑子变得灵光了,也更自信了。

贫困户李禄接待画家的收入占到他家总收入的五分之一。“这两年大家想法多了,赚钱的点子也多了。我要多养些土蜂和土鸡,再种些胡麻榨成油,这些都能变成票子。”在李禄看来,脱贫致富奔小康,已经不再遥远。

如今,在写生经济的驱动下,马河全村贫困面由2013年的40%下降到2017年的11%。借助文化扶贫之力,贺家川村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新闻推荐

陇西公安局依法查处一起网络传谣案

陇西讯近日,陇西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加大网上巡查,及时固定证据,迅速查处一起网络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件。去年12月27日,网安大队在网络日常巡查中发现,网民“陇西**幽灵”在百度贴...

陇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