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出身陇西宦门的明代王妃杨氏

定西日报 2017-11-30 08:11 大字

杨郦

很久以来,在甘肃陇西县杨氏家族中流传着杨娘娘的传说。查阅该族家谱,有大段的文字记载将时间指向明弘治、成化年间。从“汾川王妃”“肃王”“肃世子”等字眼信息,对照目前可以找到的肃王家族资料,不难发现这位被反复提到的女子正是第四代肃王贡錝正妃、肃靖王朱真淤之母杨氏。

众所周知,谱牒是“以专门记载和叙述本宗族的发源、人物名号、生平简历、本族规约,并按一定规则系统地表述递衍世系”的。它是家族组织活动完备的档案材料,通过谱牒研究历史人物,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杨妃其人

很久以来,在甘肃陇西县杨氏家族中流传着杨娘娘的传说。查阅该族家谱,有大段的文字记载将时间指向明弘治、成化年间。从“汾川王妃”“肃王”“肃世子”等字眼信息,对照目前可以找到的肃王家族资料,不难发现这位被反复提到的女子正是第四代肃王贡錝正妃、肃靖王朱真淤之母杨氏。

家乘明确提及杨胜女“长册肃王妃且生睿嗣见位”,从而可知杨妃与肃靖王朱真淤的母子关系。朱真淤虽然中年而逝未能继承肃王位,但其以下继位的各代肃王皆是朱真淤的后裔。

家乘资料表明,杨氏随其夫地位先为汾川王妃。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六月,恭顺侯吴鉴持节册封肃简王庶长子汾川王恭錝为肃王,妃杨氏遂进为肃王妃。杨氏先祖元末明初由山西移居陇西,杨妃祖父杨缙,为景泰癸酉举人,敕授文林郎,曾任职山东范县令,后改授山西介休令。父名杨胜,知书史,成化恩贡,后以兵马指挥授禄皋兰,弘治十七年享年七十四岁而卒。母李氏“事兵马公四十余年”,弘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享年六十七卒。杨妃有兄弟三人,妹四人,杨妃在女子中排行最长。

这位王妃是什么样的呢?肃恭王弘治十四年为杨妃母撰写的墓志《汾川王妃母太安人李氏阡表》说:“故自幼及长,端良纯毅,正静不苟,比余嘉止,聘入禁掖而位正中宫。贞顺柔和,无忮忌之行,无犯忤之气,敬以事上,惠以逮下,内政斩斩绰有条序。虽其妇德之备仪表三宫,实由太安人教养也。”赞扬和肯定了杨妃,可知她很吻合当时的礼仪道德规范,也可窥见肃恭王对她的特殊感情。除了是他的结发妻子,更由于杨妃生有嫡子。明代藩王如无男性继承人,面临的命运就是撤藩;只要有子嗣,其王位就无忧,有无子嗣关系到王位的承袭和家族的绵延。在嫡庶地位分明的古代,杨妃诞育嫡子对肃府意义重大,因为朱真淤是从第一代肃王开始的首位肃王府嫡子,母由子贵,杨氏地位可想而知。而这位世子长期代行肃王之责,为兰州的地方建设起了许多积极作用。他本人博学能文,他的为人处世,应该与其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母亲的教育有相当的关系。

王妃的尊荣

作为一个普通地方官宦人家的女子,杨妃嫁入王室对其家族和家乡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对杨妃的父母来说,嫁入王室的大女儿对他们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父亲“朝廷推恩,爰及所自,封兵马公为西城兵马指挥”;弘治四年十二月,钦差正使承安伯郭广、副使礼部郎中王通册封肃恭王妃杨氏父母金册一道:“生有淑女,克配王家,已授西城兵马指挥,本封文林郎,今进封奉政大夫授五品服色特加麒麟补服;母李氏本封孺人,今进封宜人,授五品服色特加织金凤补镌花凤文衣裳,荣显尔身用是”,父母同时享受尊荣。杨妃母亲病重期间,肃王府亲遣中官问候,其母去世后,肃王和肃王世子都亲自撰写了挽联,肃王更是亲撰墓志,以示哀悼。对去世的杨妃祖父杨缙,肃王府也撰写了碑文。

杨妃的婚姻对其姊妹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其四个妹妹的婚配对象来看:大妹嫁给通判、监生何钦;二妹嫁给巩昌府指挥乔永;三妹嫁给临洮卫千户李英;小妹嫁给巩昌指挥胡纬,皆为可以与杨家匹配的所谓门当户对之家。

一般而言,家谱是男性记录其家族支脉延传的文本资料,亦是敬宗收族的一种手段。家谱只对家族中有着重要贡献或者被官方旌表的妇女有所简单记载,作为一名妇女,只有当她去世的时候才会以祖先灵牌的形式进入祠堂。相较其他夫荣及妻和子荣及母的男性为家族内女性带来的追封和褒奖,杨妃是唯一因自己的王室成员身份而为家族带来尊荣的女性,而她的妹婿们也难得地被提及了姓名和官职。家乘的“显扬”部分对杨氏带来的荣耀大书特书,不吝笔墨,几令其余人事黯然失色。

杨妃为肃王正妃,并生有肃王世子,其显赫尊贵的地位对她的家乡显然也是一种极大的骄傲和荣耀。今存地方志书《陇西志》卷三记载,当时城内有“金枝玉叶”牌坊,“在北关正街,为明成化恩贡、西城兵马指挥司指挥、食五品俸杨胜建。胜,肃恭王妃之父。”当时盛行立牌坊,为女子所建的往往为“贞节坊”“节妇坊”,但陇西以王室成员的身份独享牌坊殊荣的,唯“金枝玉叶”坊一座。

王妃的择选

作为朱氏皇家支脉,肃王会如何选择他的婚配对象呢?是择貌,还是择家世,还是两者都要兼备?有个传说,说明崇祯年间的一天,肃王朱识鋐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凤凰在王府上空盘旋三圈后,向北飞去。术士解梦说是王妃要在北方寻找。于是,肃王派人拿着一面宝镜,一路向北来到了永泰城。永泰官员决定在城内的隍庙里唱三天大戏,吸引周围的女子前来,以便挑选。唱戏这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王府的人拿着宝镜四处查探,宝镜却未显示哪位姑娘是未来的王妃。直到第三天,王府的太监发现一位满脸疮疤的女子躲在柱子后听戏。他无意中拿出宝镜一看,大吃一惊,发现一只凤凰盘旋在柱子上,看样子这位满脸疮疤的女子就是他们要找的王妃。可是,这样的女子怎么能当王妃呢?王府的人无奈之下,只能将这位姑娘请上车,准备返回交差。走到半路,姑娘说她浑身发烧要到路边的水池中洗一下,奇迹就此出现!洗濯之后,她脸上的疮疤、身上的皮痂全部脱落了,俨然一位美丽端庄的女子。

事实上,王妃的选择不是如传说一样浪漫。首位肃王妃孙氏是朱元璋亲自为第十四子朱楧选定的,为指挥孙继达女,洪武二十七年被册封。第三代肃简王禄埤妃樊氏,甘州中护卫指挥樊俊女,似为属地人氏,其父在本地当官。第四代肃恭王琮妃杨氏,即本文提到的杨胜之女。第六代肃怀王朱绅堵妃王氏,东城兵马指挥王梗女。从后来王妃的选择看,由于朝廷的限制,市井白丁竞相攀援,多数王妃娘家的地位并不高。但从杨妃这个时期看,肃王的选择还是注重门第和家风的。杨氏家族为南安望族,族大而姻党繁多,历来注重礼仪和教育,儒风甚浓,诸孙业郡庠游宦学者比比皆是。从以上肃王妃的选择可以看到:肃王的婚配对象存在在属地择偶的现象,而不是广撒范围从其他地方选择。

据谱牒史料记载,杨妃故宅第在新街巷杨氏祠堂北东向,台高五尺,门宏敞,上盖方椽顺板,门内古槐一株,门前额题“古树流芳”“名门永建”,后额题“明册封奉政大夫西城兵马司指挥杨公故宅”。清同治年间兵燹后,门、树俱无,遗址也遗憾被毁。岁月变迁,人事沧桑,随着家族式微,杨妃也终于湮没无闻。

新闻推荐

福星镇“三带三促”夯实党建基层基础

陇西讯(通讯员苟雪红马彦龙)今年以来,陇西县福星镇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效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进了该镇各项工作开展。该镇通过党委...

陇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