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占老年第一香 临洮中学郑立三老师二三事
他,岁入耄耋,却面如童颜,一身整洁时尚的穿戴,尽扫桑榆暮景。郑老师从青壮年到老年,始终留着年轻人多有的短发平头,活力四射,骑一辆老式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对生活的乐观和热爱,使他具有独特的气质,当他迎面而来时,你会感到朝气扑人、春风拂面。
真正走进郑老师的心灵世界,是在与他的促膝长谈之中。随着了解的深入,对他的钦佩之心像旭日般冉冉而升。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是一位教科书般的父亲和一往情深的模范丈夫。
郑老师才华横溢。他的聪慧如发光的珠子,在学生、同事、朋友、邻里的视野中闪烁。他的一位六六级高中毕业的学生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说:“高中时郑老师给我们教物理。无论力学、热学、运动学还是声、光、电学,除了做大量的随堂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的实验外,他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把举目皆是的生产生活实例融入细致入微的理论讲解之中。应该说,他是临洮中学物理教师中的拔尖者……”
他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对社会人文学也是灵犀相通,热爱有加。在数十年的退休生活中,他把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读到的各种信息、知识,通过自己的消化感悟、分析梳理,切割成家庭教育、老年人生、妇女修为、道德点滴等豆腐块,打印装订,集为小册,分别送给社区居民、朋友以及学生,让所有的文字在流连中插上灵动的翅膀,在阅读中幻化为五彩缤纷的蝴蝶,翩翩起舞,尽相绽放,以美化人们含春待放的心灵花园。
对于阅读,郑老师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图书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进取精神的人准备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补充能量和完善生命;人有了精神生活,就有了主观思维,就会改变客观,追求幸福。比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和谐康泰,既是幸福的符号,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不是物质交往,而是精神交往,谈话、书信、爱情、政治、文学艺术等都是精神活动。在精神生活中,想要文明高雅,必须剔除低俗粗野;想要和合安宁,必须拿走冷漠暴力;想要得到权利尊严,必须强大自己。满载知识财富的各种图书,就是你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改变前途命运的知识宝库。只要有感、有悟、有创造,就能改变人生,成就事业,自立于人海,流芳于青史。
每读郑老师各种不同主题的“书”,总觉得他的脑瓜像一个不停转动的陀螺,更像一团发酵的面曲,不论融入哪种材料的面粉,都会勃发、膨大,发出吱吱作响的张力,供人们制作出形色各异的美味食品。
为了老有所乐,郑老师凭借天赋悟性,提起画笔深耕于绘画的沃土。除了山水,大自然所有的物种都在他涉猎的范围,尤以花鸟虫鱼见多。国花牡丹更是他笔耕的王国,除了各种各样的彩色牡丹,黑白相间的白色牡丹更是他的骄傲。它们有的像蓝天云花飘飘冉冉,有的似一身披纱的嫦娥仙子,含情脉脉、楚楚动人;一朵朵神韵淡雅、玉肌柔肠的花蕾恰如次第而出的词人清照。
因了绘画,他受到许多书画界新老朋友的尊崇。有人劝他参加大型设奖竞赛,或向域外高档书报投稿,以扩大影响,他摆摆手:“不了,画画只为兴趣,乐心就好。”不得不说,在当下社会趋之若鹜的追名逐利大潮中,他平静淡泊的心态是作品与人品的完美统一。
郑老师的爱人张继英是他大学同系同班的同学,也同时进入临洮中学任教。她聪颖贤惠,善良朴实,业余爱好编织、绘画、写诗,曾于县级相关刊物上发表作品。不幸的是从40多岁起,她常年饱受腿疾的折磨,以至提前退休直至卧病在床二三十年。他们的三个儿子均工作生活在外地,伺候病人的重任全部落在郑老师一个人身上。妻子病情日益加重以后,家里雇了保姆,洗漱吃饭问题虽然得以解决,但病人的拉撒问题,只得由他一人承担,从无怨绪,像一名忠于职守的战士严格地履行着自己的“差事”。这可能是盛世年华中最美的爱情!
在大街上,不时会看到他推着轮椅上的妻子领略日新月异的市景,呼吸新鲜的空气。一次,在小区大门口偶遇他,我夸赞他的辛劳和不易,不料他一脸的阳光与自信,丝毫不见倦慵、愁哀的表情,让我钦佩不已。
他的妻子去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四岁。为了不给单位、朋友增添“麻烦”,他一概没有通知,均由他的亲属、学生操办,于兰州火化寄存,待往后回归故里。
郑老师是来自浙江杭州的才子。为支援大西北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学子盈门,遍布四海,往来多多,充实快乐。可以说,他是暮岁夕阳中格外耀眼的一抹红霞。
新闻推荐
临洮讯连日来,临洮县辛店镇以柴草秸秆的分类处理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途径。新鲜干净的玉米秸秆...
临洮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洮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