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疙瘩面
□杨正财
2021年冬天的一个午后,天气晴好。回临洮中铺老家,刚好碰见二哥在家中脱包谷,金黄的籽粒伴随着嘈杂的声音从脱粒机中飞溅出来,撒了厚厚的一层,无不体现着农人一年丰收的喜悦。看到金黄色的包谷粒,突然就想吃一碗包谷面疙瘩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包谷面是我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做法主要有馓饭、疙瘩和耙碌。
馓饭的做法是准备好各种食材,首先将洗净削了皮切好的洋芋放入锅中,待到八成熟时,将包谷面均匀地撒入锅中,用擀面杖用力地搅,直到稠稀均匀。搅的过程中锅里的面呈现出一个个的同心圆,并且冒着泡,到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时,就可以把锅提下来了。接下来母亲给每人盛上一碗,放上麻菜、咸菜和油泼辣子,奢侈一点的,还有炝拌的浆水菜和炒好的洋芋丝,黄、红、白、绿各种颜色相间。吃馓饭也是个技术活,奶奶和父母亲吃的碗干干净净,我们小一辈吃的是满碗留渣。仔细观察,长辈们吃的时候,是从侧面吃,把碗斜着,馓饭流向低的一面,吃完再用舌头一舔,确实干净。后来我也学会了,再也没有剩过渣。
疙瘩的做法是将面用开水烫好,稠稀适当,待开水锅中洋芋七成熟时,将烫好的包谷面用刮锅铲一铲一铲地铲到锅中,金黄的包谷面疙瘩,配上沙沙的大洋芋,再放上几根嫩绿的小白菜,橙黄清亮的疙瘩饭就做好了,弄上标配的麻菜、腌制的萝卜干、胡萝卜咸菜,一顿庄稼人的疙瘩饭就可以美美地下肚了。
粑碌分素粑碌、胡麻粑碌和油耙碌。素耙碌的做法是将和好的包谷面用手捏好,放入有洋芋的锅中。胡麻耙碌是将炒熟的胡麻捣碎,和在包谷面中,用手捏好,放入锅中。油耙碌就是包谷面食中的上品了,是将猪油和面拌匀,加上调料,像包饺子一样用包谷面做皮,包好下在锅中,而且包谷面粘手,需要每包一个就在手上抹一次清油。做熟的油耙碌用野葱花一炝,如果再有扁菠咸菜,那才叫一绝。
包谷面的另一特制做法是一层白面一层包谷面卷成花卷的样子,在蒸笼中蒸熟,我们叫“转宝成”,黄白相间,美味可囗。还可以在平底锅中擦好油,将稀的包谷面放入锅中,一个个圆圆的,用油浸透,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现在条件好了,丈母娘用电饼铛做,放上特制的圆圈模型,做得就更标准了。
那时候上小学,冬天的中午饭就是包谷面食,吃得也很是有滋有味。但自从离开中铺后,就很少吃了,只有回老家或姊妹们逢年过节看父母亲时偶尔吃一顿,也是一种享受。
择日不如撞日,既然碰上了,就下厨做一回吧,但做来做去,总是做不出妈妈做的那个效果。过去常吃的包谷面疙瘩,经常是奶奶和母亲做,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没动过手。人到中年,奶奶和母亲相继过世,自己竟连一顿小时候家常的主食都不会做,让人情何以堪!
奶奶和母亲做七八口人的饭,在那糠菜半年粮的年代,精打细算地做到锅尽饭饱,一年下来就那么几斤油,要把饭菜做可口,现在想想,真是难为她们了!
今天,包谷面已经走向大城市,披上了高贵的面纱,可怎么吃也吃不出当初的味道。面还是一样的面,只是少了一份家的味道。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马如娟)12月16日,记者从省体育局获悉,第十五届省运会(以下简称“省十五运会”)共确定21个...
临洮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洮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