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伟大的洮河序曲 师啸长篇小说《洮河畔》浅析

定西日报 2020-08-10 07:26 大字

对于师啸先生,我最初认知是源于他的一篇叫《临洮,你好》的长篇散文,如今又一口气读完了他描写洮河古城变迁的长篇小说《洮河畔》,佩服他如此熟悉临洮的历史、地理、民俗、人文,更惊羡他编织了如此庞大的临洮故事。的确,滚滚洮河在洮河谷地流淌了千万年,演绎了洮河人的悲欢离合。说实话,像这样写洮河古城历史变迁的好小说,实在不多见。

无疑,师啸有关洮河的这部小说创作是十分成功的。

这是一部运用临洮语言讲述洮河畔古城历史变迁的长篇力作,是一部对洮河生命本源的真诚致敬之作,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伟大洮河的长篇史诗。

这几天,我脑子里总是浮现《洮河畔》的记忆。实际上是在回忆那一代人与他们的风范。我们这代人,都吃过很多的苦。我们的性格坚韧、直率、纯真,有着可信的人格;我们对自己很苛刻、很严格;我们的内心善良、宽容,有气度,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我想起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作家是时代的良心,作家的责任在于干预社会生活,唤起人们的良心。

师啸的《洮河畔》就表现了作者的良心和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洮河畔》里有一百多个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小说描写的是边城北庵巷李府、李府家的刘姓脚户、洮沙县佳昇烟坊张府、骡马市田家药铺和西坪边家的故事,叙述了张、李、田、刘、边五姓三代人命运的变迁。小说写了1945年至2005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以张梅与李波的恋情为线索,描写了洮河岸边一座叫边城的小城六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俗、传说、现实,以及它的社会变迁,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临洮的历史面貌。女主人公张梅坚韧地活着,在各种悲喜交集中经受磨砺,却始终有着干净纯洁的灵魂。她的故事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自我警示,更是对宽容、悲悯胸怀的诠释。

师啸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尊重和维护历史真实的人文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整个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散发着人性美的光芒。张梅与李波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的爱情是全书最精彩的篇章。爱情是奔流不息的洮河,爱情是熊熊燃烧的晚霞,读者在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中感受到的是人性的纯洁与爱情的美好。

也正因如此,这部作品十分耐读,具备了史诗的品质。

张梅不幸的命运,真实集中地反映了边城不同时期的历史状态,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整体风貌。

小说大力刻画了张梅身上所代表的西北女性的智慧和善良、宽容与奉献的人性美,对她与男权、民俗、守旧观念不断的抗争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在张梅身上,几乎凝聚了在那片土地上挣扎的女性所有的特征和变化。六十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以张梅为代表的人们实现了命运超越,同时,这片土地也完成了其本身的命运超越,这又何尝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种超越?小说结尾处写到老兵李波临去世时,叮嘱孙女潘小梅把自己的骨灰送到一个叫边城的地方。这何尝不是警策当下的我们要珍视来之不易的安宁?这或许是作家创作本书的最初本怀。

作家的目光并非仅仅停留在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上,而是将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小说揭示了特定历史阵痛中形形色色人物的生存本相,相当真实地展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西部一座小城的社会变革,以及在复杂、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生存环境中,以边城人为代表的整个民族灵魂的裂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水乳交融,个人命运与社会冲突相互映衬,展示了人们在挣脱精神苦海时所经历的现实桎梏,揭示了边城六十年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态。

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师啸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如同莲花,它不仅在纷繁复杂如泥污般的人间生长,也在精神境界的清池中超然绽放。

师啸对西部边城的人情风俗异常熟悉,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有关生活细节的描写随手拈来,为小说涂抹出极具特色的地域色彩。更值得称道的是,作家并非猎奇炫异而写风俗。在叙事方式上,小说没有刻意制造悲剧效果,却将读者引向更为深远和开阔的精神境界。作者以敏锐而深邃的艺术洞察力,在社会生活的大场景中,烛照出渗透在人们生活方式和情感世界的方方面面,从社会生活实践的层面对横跨六十年的时代做出了清醒而深刻的解剖和批判。

故乡是养育生命和灵性的地方。师啸出生在甘肃会宁,曾在洮河之滨的临洮工作过,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动笔九个月,一气呵成了六十多万字长篇小说《洮河畔》。

新闻推荐

戴超在京开展招商对接活动

本报讯8月5日至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戴超在北京先后考察中健锦绣大地集团、金中天资产管理公司、国联股份集团,开展招...

临洮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洮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