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成林香四野

兰州日报 2020-05-16 03:00 大字

路有些窄,刚够两辆小车擦肩而过。也很陡,足有45度坡度,从山脚盘旋而上。走了不多一会儿,一溜的柏油路。一个在山坡上放羊的老人,指着路的尽头,对我们说,一直走,就到曹家坪了,牡丹开得正艳呢。

这是临洮县洮阳镇曹家坪,清晨的村庄,似睡未醒的模样,显得格外宁静,连一声狗吠都听不见,像一幅淡淡的水彩画,素雅、淡泊。从车上下来,一股幽幽的花香,扑鼻而至,不是若有若无,断断续续,而是源源不绝,无处不在,像甘洌的山泉,悠长而绵软。越往里走,香味越浓,不用深呼吸,就已经直入心肺,让人如饮琼浆,身心俱醉。直觉里,这香味仿佛是村庄的一部分,依附在每一处角落、每一道沟坎。到了,到了,穿过村子,前方树木成林、绿荫环绕的地方,定是闻名已久的牡丹园。

果然,大片大片的牡丹林,大朵大朵红的、白的、粉的牡丹花,渐渐映入眼帘。站在一道坎上,向前方眺望,只见满目葱郁,姹紫嫣红,牡丹成林,足逾百亩。太阳刚刚升起,阳光柔弱而优雅,给满树的牡丹平添了一丝朦胧、一抹妩媚。我们快步迈下一道沟坎,已经置身园内。沿路的这一片,应该栽植没几年,树不大,不及游人腰部,却葱郁而错落有致,花朵也小巧一些、单薄一些,像少女含羞的笑脸,怯怯地盛开。往里走,牡丹树高大起来、稠密起来,花朵也更饱满,更繁茂。绿绿地、细长的叶子,密密地布满了枝条,像无数只温情的手掌,将硕大的牡丹托举了起来。我轻轻抚起一朵牡丹,白色,丝绸般柔滑,雪花般晶莹,花瓣层叠,数以千计,花香较红色或粉色牡丹而言,更为浓郁。这棵树绿叶茂盛,牡丹却不多,仅有三五朵。不远处的一株,竟花朵满树,足有二三十朵,竞相绽放,争奇斗艳。花色错开,白色过去是粉色,隔开一两棵,又是玫瑰色,林间似乎大多是这几种颜色。田埂间,片片花瓣撒落,显得凌乱而黯然,像一个个生命的印痕。而三五株牡丹,仅剩了花蕊,单薄而孤寂地直立着。看到这些,我忽发奇想,此时,若黛玉同行,定会吟歌赋诗,再生伤感吧。

其实,今日此行,是摄影协会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在花间行走,总会遇上举着单反,或扛着像炮筒般粗壮的镜头,选取最佳角度、捕捉美景的摄影人。在一位老者面前,我停下脚步,看他拿一把小小的水壶,往眼前一株玫红色的牡丹上喷撒了水珠,蹲下身子拍照。看我们颇有兴趣,老者很热情,耐心地讲起他所理解的摄影技巧,和选购的器材。怕影响他取景,我不便逗留太久,挥手道别,往牡丹林更深处走去。

在牡丹林中观赏了很久,我慢慢发现,林中的牡丹树,应该是逐年分块栽培的。林子中央,多为大树,枝丫粗壮,花朵也大。林子四周,多为幼枝,树矮而小,花瓣也单薄些。想必牡丹林的主人,近些年来,在不断栽培着,将牡丹树向四周扩散。在花间行走,时间过得特别迅速,阳光已经变得炽热,临近中午,我们准备回去了。原路返回,待迈上那道坎时,一位差不多七旬的老大娘,坐一个小板凳,往这边望。见我们过来,抬起手中的拐杖,指着不远处,说,那边,就那间土房子跟前,树最大,花也最艳,还有黄色的牡丹呢。

我们踱到土屋前,正如大娘所讲,这里的树更高,足足高出我们半米。牡丹更大,也更艳,花形饱满浑圆,花朵硕大,足有排球般大小。花瓣稠密,一瓣一瓣,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数也数不过来,显得雍容华贵,仪态端庄。花香更浓,阵阵扑鼻。依我们看来,这些足可称之为国色天香了。相比之下,星罗棋布于农家院落的庭院牡丹,以及街上兜售的那些仅有拳头般大小的牡丹,该是如何局促。大娘微躬着腰,竟然跟着我们,也慢慢过来了。说,你们看,这里每棵树上都挂有布条,或红或白,和花的颜色是一致的,这样,花谢时,也能知晓哪棵树结的是哪色花了。还有,每棵树上都写着名字呢。细瞧,还真是,一张张二指宽的塑料片,写着各种花名,看,“玛瑙盘”如玛瑙晶莹,“黑斑白”白花黑蕊,“肉芙蓉”雍容饱满,“皇冠”华贵典雅、“洮阳金枝”如菊花雅致,“兰池紫燕”似蔷薇亮丽,等等,对照花名来观赏,还真是花如其名。终于看到了黄色的牡丹,塑料片上写着“海黄”,以前没见过,浅浅的黄色,依稀有些向日葵的模样,宽宽的花瓣,又仿佛飘舞的水袖,欲凌空飘扬。我们一边啧啧称奇,一边感慨,要不是大娘介绍,观赏了半天牡丹,却不得要领,岂不成了囫囵吞枣、雾里看花?

我们很好奇,这牡丹的效益从何而来,难道是仅为观赏吗。大娘还真是善谈,说,你们可不知道,人家这牡丹可是宝贝,一亩多地的收入,就有两三万,比黄金都不差呢。接着,从收籽、插秧、买苗、移树开始,大娘一口气讲了很多。

从牡丹园回来,好奇之下,我查了一些临洮牡丹的资料。方才知道,家乡栽培牡丹的历史悠久,品种上,不仅有白、绿、黄、粉、红、紫、黑、雪青及复色共九个色系,还分千层、楼子两大类,以及单瓣、千层、托桂、绣球等九大花型。仅紫斑牡丹,就达300多个品种,其中不乏名贵花种。我们今天观赏的这些,恐怕仅为豹之一斑吧。这样想着,我忽然觉得,如果愿意寻找,最美的风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张立新

新闻推荐

临洮:“板凳会”听民情 面对面解民忧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吴瑾“走,今天镇领导要来村里开板凳会,和大家一起聊聊咱们的扶贫事,我们想说的话可多着呢,绝不能错...

临洮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洮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