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月里来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人李正封的两句诗一出,牡丹有了“国色天香”的美誉。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宋人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这句话出世以后,牡丹一直被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美满、繁荣昌盛的象征。不仅如此,牡丹“不特芳姿艳质足压群芳,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的高贵品格,更使人们对她推崇备至。
国人爱牡丹,临夏人尤甚,他们对牡丹之爱已渗透到了骨子里。农村的每个庭院中,都广植牡丹,多则四五十株上百株,少则三五株,家家为习俗,人人迷不悟。栽种牡丹,承先启后,祖祖辈辈,乐此不疲。如果哪家不种几株牡丹,是要遭到左邻右舍嘲笑的。“家无牡丹,羞对祖先”是临夏农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就是在城镇,只要在楼前屋后有一丁点儿空闲的地方,人们也会开辟出来栽上几株牡丹呢。公园内、机关场所里、寺院庙道中,更是少不了牡丹的倩影。如果一座公园里没有了牡丹的支撑,就少了些许神韵,使得公园逊色不少。
牡丹不与桃花争浓,不与杏花竞芳,不与桃花吐艳,不与丁香斗香。她不慌不忙,迈着纤纤细步,袅袅娜娜,在春光里静静含苞,养精蓄锐,等到群芳凋谢后独占风华。起初,牡丹乍开非开的时候,朱唇微启,犹如美人嫣然微笑。四月下旬到五月中、下旬,各种牡丹先后叮叮当当、干干脆脆地开了。她是大自然在初夏时节馈赠给临夏的一挂项链,一抹倩影,一帘幽梦。
牡丹月里来,
耀人的花儿们看来;胆子放大心放下,
心上的花儿嘛摘来,
你不摘来就尕“花儿”唱开。白牡丹白者耀人哩,红牡丹红者破哩;
黄牡丹黄者赛金哩,
紫牡丹紫者渗水哩;绿牡丹绿者泛青哩,黑牡丹,嫑开了好,开开时闯一个祸哩。
一曲曲优美高亢的“花儿”,唱开了临夏牡丹月里的牡丹。冲阵的香气浸透在临夏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连人们的笑容中也绽放着屡屡芳香。
牡丹月里,临夏人又掀起了“浪牡丹”之风。无论你走在大街小巷还是山野农家,盈耳都是关于牡丹的话题。牡丹好家们如数家珍地说道着牡丹中的珍品、名品、奇品、绝品、孤品。
“一年一度的四月八,好花儿盛开在临夏;花儿和牡丹甲天下,个个是牡丹的好家。”
这时节,只要有牡丹的地方,就会游人如织,这就是临夏有名的“浪牡丹”。一个“浪”字,蕴含了太多的韵味:舒畅平和的心情,饱满飒爽的精神,优雅闲适的举止,品味观赏的雅致,还有那么一丁点浪漫的味儿。
临夏人要浪牡丹,最佳的去处要数临夏六十里牡丹长廊了。这里种植了上万株花色各异、品种齐全的临夏紫斑牡丹,就是难得一见的本地稀有品种,在这里也能一睹她的芳容。
牡丹月里来,让我们随着临夏人浪牡丹的脚步,漫步在这六十里观光带上,欣赏她的倩姿,聆听她的细语,窥探她的心事,咀嚼她的芬芳,品味她的神韵。
这里的红、黄、蓝、白、粉、绿、黑、紫及复色九大色系的上万株紫斑牡丹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竞相开放,各绽娇姿:这朵素面朝天白逾雪,那朵满脸绯红赛朝霞;这朵雍容华贵温如玉,那朵发髻高挽青如黛;这朵峨冠博带似雅士,那朵袅袅娜娜似倩女……
清风徐来,千姿万态、姹紫嫣红的牡丹万头攒动、争奇斗艳,尽情地展示着她的雍容华贵、国色天香,阵阵馥郁的香气弥漫开来,无怪乎宋人邵雍的《牡丹吟》一诗中写道:“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不信你看,临夏的牡丹绝品——佛头青正静静地开放在小径边。初开的花朵素雅恬静,淡淡的奶黄色花瓣簇拥着雌蕊充分瓣化成油油的彩瓣绿心,如佛头泛着青光,并由此而得名。盛开时变成了白色,皇冠台阁型,上下大瓣,中间碎瓣,金花缠腰。她的花朵宛如佛头发髻般庄严,接受着大千世界十万净土中芸芸众生的膜拜。佛头青不仅花型优美独特,花瓣腻滑细长,香味浓郁,而且花期很长。有牡丹好家说,佛头青牡丹花瓣会分泌出一种油脂物,护着花瓣,涵养了水分,非常耐晒。明王世贞《佛头青》一诗中写道:“自是色香堪绝世,不烦红粉也倾城。”它的形状犹如临夏人喝茶用的三炮台碗子,这是临夏最负盛名的牡丹,但她不结籽,压条不易生根且枝条易腐烂,培育非常困难,欲觅一株,确非易事,故而在临夏有“万贯钱财易得,一株佛头难求”之说。
有君临天下的威严、母仪千秋的仪范,被誉为临夏牡丹中的“花后”——大藕,以前的地方志中多记为“大欧”,也在这里尽展风姿。大藕花头直立,花径如碗口,形如皇冠,花瓣宽大,粉蓝色的花瓣上白玉镶边,越开越鲜艳,煞是好看。它犹如古代的仕女,婀娜多姿,光彩照人,浑身散发着富贵、雍容,在一颦一笑间透露着万种风情。
大藕的“姊妹”——小藕,如一位的思春少女,左顾右盼,颔首弄姿,招引得蝶为她舞蹈,蜂为她歌唱。这一对姊妹花在这里显得格外耀眼。
观音面也毫不逊色,白中带粉,粉中透红,白嫩嫩、粉嘟嘟、红妍妍,三种颜色调配得匀匀称称,融合得恰到好处,如观音处士的芳容,无论是远观近赏,还是仰视俯瞰,都让人百看不厌,心里只有崇敬之情,绝无亵玩之意。
玉壶冰心,又是这里的名品之一。一提起这个品种,使人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王昌龄来,他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名源于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玉壶冰心,诗一样的名字,看其花,素面朝天,让人觉得纯洁得纤尘未染、纯真得瑕疵毫无。站在此花间,似乎心灵得到了净化,身上多了一些淡雅,少了一些戾气,整个人也变得温文尔雅起来,就是想摘一朵把玩,也硬不起心肠,下得起手。
片片绿叶簇拥,花径过尺,层层叠叠,堆堆挤挤,拥出一个宝塔的形状,除了白雪塔还会是谁有这样的芳姿娇容?那个白,如雪如玉、如练如素,耀得你睁不开眼睛,如果用《红楼梦》中探春《咏白海棠》诗中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一联来形容,那就再恰切不过了。
还有艳若蒸霞的红杨妃、冰清玉洁的太子雪、粉嫩洁面的玉楼春、学富五车的三学士、多姿多彩娇容多变的三转……
初夏时节,六十里观光带上,临夏儿女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幼,纷至沓来,摩肩接踵,穿梭在观光带中的小径上,尽情地浪牡丹。身穿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姑娘穿行在牡丹花丛中,看看这朵,嗅嗅那朵,仿佛在跟一朵朵牡丹媲美,她们是牡丹,牡丹亦是她们,人面牡丹绚烂多姿,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绝佳的奇观。穿着时髦的汉族女孩如游蜂飞蝶,在牡丹丛中迎风招展、翩翩起舞,这难道不是一幅鸿篇巨制的“现代牡丹仕女图”吗?
人们游走在曲曲仄仄的小径中,一边评赏着这国民心中的花,不时传来一阵阵的惊叹声,他们为牡丹的倩姿靓影所倾倒;一边不停地咔嚓、咔嚓,把光彩耀人的牡丹定格在相机里、手机中,更镌刻在心灵最深处。
当你行走在观光带的人行道上,你的目光被百娇千媚的牡丹深深吸引住时,醉春燕的杨柳顽皮地用她垂下的绿丝绦不时轻抚着你的脸颊,那是她在埋怨你,为何对她不屑一顾?或者你行走在大夏河边的小径上,为了一瞻牡丹芳容,你也忽视了养育你的大夏河,不过大夏河对你毫无怨言,她以母亲般的胸怀,一路唱着动听的歌谣,陪伴着你浪牡丹。
此时,丁香、鸢尾、紫玉簪、波斯菊、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等也在尽情地绽放,但在“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的牡丹面前,她们却黯然失色,自叹弗如。
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长亭更短亭。当你浪牡丹浪得汗涔涔而气吁吁时,不妨在亭子里小憩一会,或者欣赏一下亭子上的对联“青山逶迤抬眼望露骨积雪;大河汹涌侧耳听大夏涛声”也是挺不错的。
如果幸运的话,你还可以一边品味着平仄相协、音韵铿锵、意蕴丰富,书写地力透纸背、苍劲有力的对联佳构,一边仰观西南直插九霄的巍巍太子山,俯察六十里牡丹观光带,说不定你会看见一道别样的风景:远处蓝天、白雪、青山,眼前红花、绿草、碧水就那么不可思议地协调成了一幅奇美的油画佳作,展现在你面前,让你恍如置身仙境。
看饱了牡丹的你,可以看看镶嵌在牡丹丛中的一幅幅精美的汉白玉浮雕,以及文字旁白,让你对这座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气息的小城有个全新的认识。
当你到了牡丹广场,簇拥在牡丹丛中的一朵开得正灿的红牡丹雕塑高高地耸立在你眼前。正方形的座基上镶嵌着《花开富贵》的牡丹石雕,座柱上雕刻的是清朝狄道(临洮)诗人吴镇的《陈子盎谈河州牡丹之胜怅然有作》诗中的两句:“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牡丹美,石雕美,诗句美,三者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如果你错过了牡丹月看牡丹的时节,可别恼,你还可以来这里看花相芍药,她们同气连枝,同属一科,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相辅相成,她的花可与牡丹相媲美。其实,独具匠心的布局使这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因而无论你什么时候来这里观光,都不会让你失望。
红心朝阳王援朝摄
新闻推荐
临洮讯(通讯员贾丽丽李耀华)明媚的阳光下,徜徉在临洮县欣欣向荣的农村,从田野到村庄,不论是精心打造的景区景点,还是...
临洮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洮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