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临洮姜维墩

兰州日报 2020-03-02 03:05 大字

蜀汉姜维点将台

临洮,距离兰州约100公里,有兰州后花园之称。数千年间,这里既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战场,也是两种文化相碰撞融合之地,或许是沉淀深厚,或许是文化久远,临洮的三国文化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许多人仅仅知道有个姜维墩而已,而这个墩台背后的往事,知道者就寥寥无几了。

姜维墩在临洮城外的东山山顶上。东山又叫岳麓山,据说因山麓上曾有座宋代修建的东岳庙而得名。山虽不高,但却能俯瞰临洮全城及南北两川。

这座山上,不仅有姜维墩,也有为纪念明代杨继盛而修建的椒山祠,据说那副传诵了数百年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就是杨继盛在岳麓山上的超然书院所写。

怀着对这位先贤的敬仰,我们选择徒步上山,用了一个多小时,走到山顶。眼前便出现了一座仿汉代的二层建筑,看上去有些新,是近几年才重修的。朋友说,这就是姜维墩了。

果然,老远看见大门上写着“蜀汉姜维点将台”几个字,里面二层的小门有匾额上书“姜维墩”三字。我们推开虚掩着的门,进入院落,沿台阶而上,顶上是一个平台,向四周眺望,临洮县城尽收眼底。

说是点将台,其实有点夸张,因为台下四周,没有多少平地,容纳不了多少士卒,显然是无法点将的。那么,只能是座烽火台了。

姜维墩遗迹位于临洮县城东面之岳麓山顶,居高临下,可俯瞰临洮县城全境及周围5公里左右的地方。墩台系黄土夯筑,南北长22米,东西宽14米,高约10米,夯层厚0.14米。夯层中夹有草绳痕迹。墩台顶部南北长13米,东西宽6米。墩台下方暴露粗绳纹瓦片,曾出土秦汉砖瓦及铁戟、铁甲等遗物。墩台附近曾出土秦汉墓葬随葬、明代彩绘云气纹灰陶奁等古迹遗存。姜维墩南约100米处亦有墩台1座。此二墩皆系秦汉烽燧,后世不断修葺利用。

站在墩台顶上,狄道(临洮旧称)川内的风光一览无余,略带时尚色彩的县城,让我们的话题再次回到了姜维身上。

根据《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载:后主刘禅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延熙十七年(254年)“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在延熙十八年(255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因姜维伐魏而数攻狄道,故民间将今临洮城东岳麓山巅烽燧称为“姜维墩”,为陇西郡治最高之“瞭望哨”。

站在这高耸的墩台,仿佛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我抚摸脚下历经岁月沧桑的黄土墙体,像在抚摸一部厚重的历史。一阵寒风荡起,耳畔回荡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那苍凉悲壮的歌声,恍然看见姜维立于茫茫岁月的尽头,在俯瞰着历史的沉浮。

姜维,是诸葛亮衣钵的传承人,他的舞台在哪里呢?姜维的舞台就在临洮。

风云变幻的三国乱世,在金戈铁马声中,姜维在临洮完成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

一代名将的传奇为何在临洮上演,千年之后,会是一个怎样的真相呢?

姜维有“凉州上士”之誉,被诸葛亮视为传人。在众多的名将中,他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在无奈中被诸葛亮收服,统领蜀军数次北伐胜少败多,打了十几年的无奈之战,蜀后主投降,他更是在无奈中诈降,最后失败,无奈自杀。

延熙四年(公元241年),蒋琬上书蜀后主,推荐姜维担任凉州刺史。此刻,距离诸葛亮去世(234年)已经过去了7年。说起来姜维的这个凉州刺史有点寒碜,蜀国的凉州仅管辖武都和阴平二郡,其余的地方都在魏国手中,需要他自己夺回来。这意味着蜀国又逐渐恢复诸葛亮的以攻代守策略。两年过后,姜维和费祎分掌蜀国军权,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姜维九伐中原也进入了高潮。

一代名将竟是在如此背景下,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说起来令人有些唏嘘。姜维曾七次出兵伐魏,分别是延熙十年、延熙十二年、延熙十六年春、延熙十六年夏、延熙十八年、延熙十九年、延熙二十年。这就是说,人们所说姜维九伐中原,并不实。然而,也有人统计,姜维共十一次进攻魏国(把姜维所有的伐魏之战都算入了)。不论次数的多少,有一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姜维伐魏的主战场在陇右,基本上围绕着洮河流域展开,只有最后一次出秦岭攻关中。

姜维北伐中曾五次率领大军围攻狄道。第一次是在延熙二年,姜维率兵入陇,扬言攻狄道,结果魏将陈泰先占狄道,姜维无奈只好烧了陈泰军营而还。第二次在延熙十年,安定、金城、西平(今西宁一带)的羌族叛魏,姜维再次攻击狄道,但被郭淮所迫退。第三次,延熙十六年姜维再次围攻狄道,郭淮陈泰起关中十万之众,解狄道之围,姜维粮尽而还。第四次是在延熙十七年,这年三月份,魏国的狄道县长李简给姜维写信说,愿意投降蜀国,姜维率大军前去受降,之后又包围了陇西郡治襄武(今陇西)城,击败魏军主将徐质,但部下张嶷为徐质所杀,十月份姜维攻占了河关县(治在今积石山县西北长宁驿古城)和临洮(治今岷县)。这一次,算是稍占上风。

从姜维墩下山,我们沿山路返回,山间林木长势极好,山上爬山的健身的人络绎不绝,山下县城内车如流水。一千年前,姜维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

姜维第五次围攻临洮最为精彩,事情发生在延熙十八年。这次姜维趁魏国发生内乱机会,在八月率数万大军,直逼陇西,准备攻占今临夏一带。此时魏国长期驻守陇右的名将郭淮已病死,姜维没有了对手,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蜀军最成功的一仗在故关(在今临洮县城北的洮河西岸),在这里姜维指挥蜀军,一举歼灭魏军数万。如今当年战役的细节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场战役对姜维而言是最大一次胜利,但同古今名将比起来则稍有不如,这似乎也是这场战役被历史湮没的原因。

蜀军获胜,魏军全线震动,雍州刺史王经心生畏惧,退守狄道,姜维尾随而至,将狄道包围。司马昭害怕狄道失陷,调动魏军救援。此时,接任郭淮的魏征西将军陈泰和邓艾为救援狄道发生矛盾,邓艾准备放弃狄道,声称姜维刚刚取得歼灭魏军数万人的大捷,应避其锋芒。陈泰却看穿了姜维的计谋,他认为姜维轻兵进占陇西的目的是先夺取狄道,然后以狄道为跳板,东进夺取陇右产粮区,破狄道自然全盘皆活。陈泰独自率军,连夜翻越首阳山,过渭源城,占据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也就是现在姜维墩一带,他令士兵燃起烽火,虚张声势。姜维措手不及,分派蜀军沿山麓攻击,奈何魏军占据地利优势,蜀军难以取胜。此时,魏军从凉州来的增援部队也过了沃干岭(即兰州城南的25公里处阿干岭),姜维怕强敌断了后路,便撤离狄道,退回钟提城(在今成县西北)。

这次北伐蜀军歼灭魏军数万,围攻狄道十天。可算是姜维屡次北伐中最为亮丽的一战,也是他一生为数不多的大战。说临洮是姜维的舞台,并不过分。

掀开历史的面纱,我们看到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本来面目。谁能想到,《三国演义》中声名赫赫的姜维九伐中原,大部分战斗竟然围绕在洮河流域进行,被视为诸葛亮衣钵传人的姜维,目标已经远远偏离了中原。诸葛亮北伐多走祁山,姜维北伐多攻临洮,这似乎又预示着姜维的悲剧结局。

其实,姜维攻临洮是无奈之举。魏强蜀弱,实力不济,且魏蜀对峙数十年,秦岭和祁山防线早已固若金汤,姜维只能剑走偏锋,向西面发展,从弱处下手,这样也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羌人形势的条件,控制羌人,然后向东攻击曹魏。所以,姜维要五次围攻狄道,打开通往羌人腹地西平的道路。

实际上,司马昭对姜维的这次大捷很不以为然,也对诸葛亮的计谋不以为然,他认为占陇右而图中原,实际是不可能的。诸葛亮都不能实现,何况姜维。“事大谋远,非维所任也”。显然,看问题司马昭和姜维不在一个层面上。

过于重视战术,而忽视战略,这是诸葛亮和姜维的缺点。这就注定临洮作为名将的舞台,要被历史的重重迷雾所遮蔽。

如今,名将姜维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只留下姜维墩的遗迹尚存。站在姜维墩上,俯瞰洮阳大地,没有人不发出由衷的感叹,这里真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洮河水见证着历史的辉煌,悠悠千万年,涣涣流日月,那漾漾清波倒映着昨日刀光剑影,沉沉泥沙埋不住英雄璀璨的光华,漫漫尘烟掩不住历史的风采和辉煌。

从绵延如龙、斑驳沧桑的战国秦长城遗址,到雄踞于东山之上的姜维墩、山下不远的吕布城、侯和城、廖化堡,一处处遗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实例,一段段记载和传说,无一不在有力地证明:这里曾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军事遗迹,历史曾经在这里印下了闪光的足迹。

千百年来,姜维墩静静矗立于临洮城东的岳麓山巅,顶天立地,俯瞰古城,在漫漫岁月里站成了一座不朽的雕像。

□刘居荣

新闻推荐

哈尔滨200名工会社工下沉社区抗疫

本报讯(记者张世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哈尔滨市总工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康佳伟主动请缨,搬运酒精、粘贴宣传告示、在卡点站...

临洮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洮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