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者的无悔人生 记兰州市首批“青年专家”王延震

兰州日报 2019-10-29 02:21 大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颜晨文/图

今年45岁的王延震,现担任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从医21年来,他始终扎根一线,默默耕耘。2011年、2014年、2017年三次入选“兰州市领军人才”,2017年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第十四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上海瑞金医院研修。2019年4月,被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兰州市首批“青年专家”,并成立王延震青年专家工作室。

1998年6月,王延震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毕业业,来到了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工作。时光如水般逝去,转眼就是二十一年。寒来暑往,秋去春来,王延震始终在自己挚爱的医学事业中默默耕耘。

在救死扶伤的工作中,王延震全力实现技术创新。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策划“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科研课题的所有准备工作、国内外专家联系及手术的全部过程。采用新的搭桥技术,使冠脉搭桥的再血管化程度高,远期疗效可靠。2005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时,王延震在临床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收治各种危重症患者,予以积极救治和关心帮助,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喝好评,全科40张床位时,王延震一人主管最高纪录为36位患者。2005年至2007年在完成民政部“明天计划工程”中,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残疾孤儿患儿实行手术的过程中,最多一天之内主刀完成10例。

长时间接触放射线、过多过强的体力透支,王延震为残疾孤儿的健康付出了的心血。他作为主要负责人的科研课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伞堵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王延震作为兰州市重点培养的科技人才,赴全国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方面享有盛名的北京安贞医院进修,师从于国内知名心脏外科专家黄方炯教授学习,得到上级医生的好评,并获得该院“优秀进修医师”的荣誉称号。

当年年底,王延震学成归来,在以往学习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以冠脉外科为主的业务,促使市一院搭桥手术成为特色专业,并不断开拓进取。于2011年10月完成甘肃省首例“心脏杂交”手术,使甘肃省冠脉外科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积极开展微创冠脉外科,迄今完成微创心脏不停跳搭桥手术数十例。期间开展“急诊冠脉搭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科研课题获2013年度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甘肃省民政厅开展“甘肃省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救助活动”,王延震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多次赴金昌,临洮,陇西,通渭,定西,甘南等地筛查患者,进行义务健康宣传与指导,得到当地群众和民政部门的好评,扩大了市一院在基层的影响力。全年成功完成救助患儿心脏手术四十余例,得到民政部门表彰。

2012年,王延震成为市一院心胸外科副主任。他在做好本职工作、全力服务群众健康的同时,注重下级医师培养与团队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培养团队的科研意识。2014年度完成“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由省科技厅验收;2016年,该项课题作为《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集成创新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获2016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市一院根据发展需要,决定成立重症医学科,任命王延震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全面负责重症医学科工作。面对全新的科室和团队,王延震不畏艰辛、勇挑重担。一方面,需要做好心血管病研究所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等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又要组织重症医学科科室建设、人员进修学习,积极收容患者,开展工作。面对繁重的任务,王延震在工作中随时加班加点,不分昼夜;不断协调各个环节衔接与运行,及时组织人员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如今,四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王延震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市一院重症医学科已发展为高危患者救治为主、为其他临床科室提供可靠的支持并且在兰州市市重症医学专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科室。科室由最初时的年入住100多人,发展至2019年每年诊治危重症患者500多人,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医院兄弟科室的认可和赞许,多次受到政府部门和医院表彰。

在积极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王延震始终将科研与临床工作齐头并进。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他先后主持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3项;带领团队先后发表SCI论文2篇;国家级论文10余篇;省级论文10余篇。多次受到甘肃省卫计委、兰州市卫计委的表彰和奖励。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 “吃百姓之饭,

(上接第一版)“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临洮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洮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