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村越来越好了”

定西日报 2019-05-27 07:36 大字

□张旺平

走出办公室,踏入三甲村。2015年初,35岁的原定西市文广局办公室主任潘伟勇被选派到临洮县南屏镇三甲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并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在接到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后,潘伟勇语气坚定地说:“这是一份光荣的使命,虽然任务艰巨,但不管怎样,我会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干好这份工作,尽力完成帮扶任务。”简单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他坚定的决心和勇气。

从来到三甲村的第一天起,潘伟勇回家的日子慢慢少了,和帮扶村的父老乡亲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他吃住在村部,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接踵而至,但他无怨无悔,把三甲村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为了让帮扶村家家户户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他夜以继日,经常深入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调查走访,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将近1500个日夜里,他多次走访1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始终牵挂着未脱贫户,在全面掌握村情社情的基础上,明确了帮扶思路,制定了帮扶计划。

在走访中,潘伟勇了解到,三甲村人均耕地面积1.5亩,耕地资源相对有限;村民吃苦耐劳,但劳动力缺乏;脱贫路上缺少能人引领,致富信心不足;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等等。如何破解这样的难题?潘伟勇深刻认识到,必须激活内生动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引领促脱贫。于是,他先后多次组织村组干部进行集体学习。在加强村组干部带动引领的同时,从已脱贫户中选典型,向未脱贫户讲经验、传技术,组织帮扶队员入户走访,宣讲政策,使他们树立起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坚决摒弃了“等靠要”思想。

“以前,我总是盼着政府和帮扶单位给钱、送东西,轻轻松松过上好日子,潘主任得知我的想法后,经常来我家里聊天,给我做思想工作,并鼓励我参加培训,彻底打消了我“等靠要”的念头。如今,我学会了养殖技术,尝试着养了4头牛,去年一年,就收入1.5万元。”贫困户吴耀堂说。

要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于是,潘伟勇积极协助村支部发起成立了三甲村强农种养殖产业合作社,并与山东菏泽市某企业达成意向协议,带动包括建档立卡户在内更多的农户通过加入芍药种植产业来实现脱贫致富。同时,他联系临洮兴农农机公司,采取农户出资、企业让利、政府补贴的办法,一次性购置农机具120台(套),农户减支增收60多万元,提高了机械化耕作水平。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三甲村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改变贫穷面貌,潘伟勇立足村社实际,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硬化了通村通社道路,平整并硬化了三甲街道。同时,争取实施危房改造和灾后重建项目,实现了“零危房”,为部分农户和三甲街道商户接通了自来水,硬化了文化广场,维修了乡村舞台、文化活动室,协助成立了三甲民俗馆,并帮助每个社成立了舞蹈队。

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亟待满足,潘伟勇充分利用文化部门行业优势,联系帮扶责任人赠送贫困户装裱好的中堂、字画等约50余幅,组织文化系统书画艺术家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年义写(画)义赠贫困户书画作品200余幅。这让三甲村村民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文化“扶志”“扶智”作用,增强了全体干部和贫困群众文化自信,坚定了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三甲村喇叭川社社长王世思说:“这些年我们村社不仅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而且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很多,希望以后多组织书画艺术家们来我们村,多搞这样的活动。”

“潘主任很踏实很勤快,来了之后把公事当私事,确实为我们操了不少心,跑了不少路,干成了好多我们想过但干不成的事情,三甲村越来越好了。”三甲村村主任曹建军说。

如今的三甲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社会服务提升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初的22.46%下降到现在的6.58%,整村脱贫的指标基本完成,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普遍点赞。

白驹过隙,四年时间,潘伟勇与三甲村结下了不解之缘,三甲村的发展成了潘伟勇放心不下的牵挂,他说:“脱贫才是刚起步,致富才是未来的路。”

2018年,潘伟勇先后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帮扶队长”“定西市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新闻推荐

临洮县税务局:强化党建引领助力政策落实

“加强两支部共建,既能在党建工作中取长补短,又能对税收政策释疑解惑,还可以增进税企了解,拉近距离,架起税企‘连心桥’。”...

临洮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洮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