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共画脱贫攻坚“同心圆” 福州市仓山区临洮县扶贫协作工作纪实
工人正在加工百合。
农户在“阳光房”里打理菜苗。本组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2017年以来,福州市仓山区和临洮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建立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交流协作和项目对接,深化扶贫协作,共画东西部扶贫协作“同心圆”,有力地促进了临洮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东西协作兴产业
春光明媚,柳绿花红。走进临洮县洮阳镇李范家新村社区的“阳光房”(双层钢架大棚),村民们正忙着栽种蔬菜。这些“阳光房”是在福州市仓山区结对帮扶后建成的。
“今年种的是菜瓜,能种三茬,一个棚下来一年差不多有一万多元收入,以前地里种玉米和洋芋,种十亩玉米还不如一个大棚的收入。”今年60岁的张延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从附近山区搬迁而来,一家三口人,老伴患有残疾,家里只有自己一个劳动力,无法外出,又没有一技之长。
现在,张延俊因“阳光房”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但刚搬下来的时候,他和其他搬迁群众一样,对如何维持基本生活完全没底。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住、能致富”,2017年以来,临洮县与仓山区积极对接,实施“阳光房”产业扶贫项目,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在李范家新村社区先后建起70座“阳光房”,解决了搬迁群众增收问题,走出了一条“阳光房”+易地搬迁+高原夏菜+“三变”改革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一个棚补助2万元,1.5万元建大棚,5000元建蓄水池,自己就掏600元的地租。”张延俊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由于李范家新村社区临近临洮县城,蔬菜收成以后,既可以直接拉到市场零售,也可以通过电商的方式进行销售,还可以现场采摘,销路不成问题。
目前,仓山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21万元,建成“阳光房”434座,配套建设蓄水池70个,带动了6个乡镇21个村47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离开洮阳镇李范家新村社区“阳光房”,记者来到中铺镇上浦村百合气调库,看到工人们正在清洗百合。
“以前没地工作,现在到这上班,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孩子,挺好的。”“把百合剥成片,再进行真空包装,一个月下来能有三千元收入。”今年40岁的方万霞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六口人,平常在家照顾孩子,今年年初到百合气调库上班。
方万霞工作的百合气调库,是近两年依托中铺镇多年百合种植基础,围绕百合产业发展优势和现状建设的。主要吸纳上铺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及附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务工。
“气调库能加强冷藏,延长产业链,让百合不再受市场价格的限制,对群众增收非常重要。”中铺镇副镇长王登邦介绍。中铺、太石、辛店是临洮县百合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百合品质优良,但储藏成本高,贫困山区百合种植户一度面临销售难题。仓山、临洮两地携手建设百合气调库,一举解决了这一难题。
“去年10月建成投产的,总共投资49万元,各项资金补助48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27万元。”气调库负责人李鹏说。“以前租用仓库,一年至少要6万元,现在库是自己的,一共投入一万元,半年下来收益就有10多万元……”
“车间所雇员工多为搬迁安置点的贫困户,按件计费,一个月下来每个人收入有3000多元。”李鹏说,目前自己的百合气调库带动了20多名困难群众就业,之后将吸纳更多困难群众来就业。
“通过‘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方式,仓山区投入资金400万元,在百合种植主产区中铺镇、辛店镇建设百合冷藏库14座,由10个贫困村的14个百合产业专业合作社承建,实现了贫困村百合专业合作社的全覆盖。”临洮县有关负责人介绍,百合专业合作社全覆盖的同时,也将13个百合产业村未脱贫户351户全部吸纳到承建百合冷藏库的18个专业合作社。同时,合作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贫困户进库冷藏百合,实现错峰上市,确保他们的商品能够卖到好价钱,大大调动了贫困户种植百合的积极性。
劳务输转促增收
“一个月最少3000元,两个人就能挣7000多元,今年换岗后工资没有上限,随着技术的熟练,有时能拿5000多元。”说起到仓山区以后的工作生活,张君霞在电话里就打开了话匣子。张君霞今年35岁,是临洮县洮阳镇瑞新村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两个老人一个孩子,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张君霞和丈夫两个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去年3月份通过劳务输转,她和丈夫赵忠海一起来到仓山区一家服装企业工作。
近两年,临洮县抢抓仓山区结对帮扶利好机遇,狠抓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和仓山区企业积极对接,让更多的贫困户走出家门务工。
仓山区对临洮县务工人员照顾有加,临洮县在仓山区挂职干部也经常来慰问他们的工作生活,对不适应所做工作的务工人员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工作。工作的企业也为他们提供了夫妻房,有空调,有WIFI,工作生活都很舒心。
现在,张君霞夫妇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信心。“一定要多学点手艺,这样以后到哪里都不怕。”这是采访中她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到仓山区务工的群众都说挺好的,去年每人一年下来都挣了三四万元,这些收入对困难家庭有很大帮助,老百姓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才能真正脱贫致富。”洮阳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两年多的宣传引导,看到出去的群众都挣了钱,现在老百姓也愿意出去了,今年将继续输转一些有意向的群众过去,帮助他们找到更多就业机会。
“务工人员外出前,我们会开展岗前培训,就薪资待遇、务工常识、出行安全和优惠政策进行讲解,力求所有务工人员全面掌握。”临洮县劳务办主任罗俊乾介绍,在出发前统一为务工人员购置了途中意外伤害险。针对部分群众到仓山后生活不习惯等问题,积极与仓山区相关企业沟通,设立了符合西北口味的“定西食堂”。
今年以来,临洮县积极对接福州市各大企业进行定向劳务输转,召开了两场专场招聘会,让县内1500多名群众与仓山区祥龙鞋业、融裕行纺织、海欣食品等10多家应邀企业现场对接。创建了“临洮劳务”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仓山区10家用工企业的招工简章等信息。同时选定县城投劳务服务公司统一负责输转工作,积极与仓山区人社部门及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就人员接站、保险办理、食宿条件等事宜进行沟通协调。目前已落实赴福州企业务工人员726名,其中建档立卡户576人,较去年全年输转总数增长156%。
拓展市场助发展
为使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长期脱贫”,临洮县和仓山区探索推行了“东西部协作帮扶华威模式”,着力推动帮扶工作由“输血型”支援向“造血型”合作转变。
“针对临洮农副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产加销体系不健全、销售市场拓展难度大等短板,依托福州市广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在仓山区建成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协作农特馆。”临洮县扶贫办副主任张世辉介绍。
2018年1月2日,在多方努力下,以产品展示、销售和体验为主的大美西北农特馆和美食体验馆正式开馆,让临洮农特产品和美食亮相福州。
在仓山区建成农特馆的同时,临洮县也启动建设农特产品采集中心,目的是加大与福州终端市场的对接,开辟临洮特色农产品进入福州市场绿色通道,实现临洮县优质马铃薯、高原夏菜、果蔬、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在福州市场的直供直销。
农特馆通过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实体+仓储+配送+电商”的模式,销售临洮马铃薯、牛羊肉、百合、中药材以及高原粗粮等农特产品300多种。仓山区社会各界捐赠100万元用于农特馆装修,福建华威集团发挥企业优势,免费提供431.76平方米的核心销售展位,出资300万元作为公司发展资金,帮助农特馆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今年春节前夕,福州市政府通过动员福州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带头购买定西特色农产品。”大美西北农特馆和美食体验馆的负责人黄超高告诉记者,仅春节期间,就有4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众多干部群众订购了4万多盒定西当地百姓种的农特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0多万元。
“农特馆里,每卖出一样农产品,就代表着有一位贫困户多了一份收入。”临洮县扶贫办副主任张世辉说,目前消费扶贫正日益成为仓山区帮扶临洮县的重要抓手之一。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临洮公路段工会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加快进度进行2019年职代会提案的办理,目前5条提案已落实80%,充...
临洮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洮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