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犹自满衣香 访诗人李蕴珠

天水晚报 2019-03-07 13:00 大字

李蕴珠,号猗竹阁主。天水人,1958年生。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理事。甘肃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天水诗词学会副会长。

自1990年起,作品发表于《中华诗词》《华夏吟友》《甘肃诗词》《渭滨吟草》《海岳弦歌集》《中华女诗人辞典》《当代诗词类编》等书刊。

早年笃爱唐宋诗词,以清丽婉约,深情含蓄为指归。与友人合著《四清集》刊行。

李蕴珠这个名字,在天水古诗词界算得一个传奇。

这个出生于1958年的奶奶级女子,温婉清雅,和蔼可亲。虽年愈花甲,但她既有着凡俗人世的普通生活,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997年,甘肃省举办了一次庆祝香港回归诗词大赛,李蕴珠填了一首《貂裘换酒》词,就此拉开了她诗名享誉全省诗词界的序幕。

这首词,荣获一等奖,也让袁第锐、文怀沙、林岫、常振励、寒碧等诗词大家热情如沸地为李蕴珠点评作品,并且一有活动就邀请这位来自苏蕙故里的女诗人参加。“是马永慎、张举鹏、何晓峰、朱据之等这些老前辈培养了我。他们给了我最宽松的人文环境和最好的机会,让我真正走进了诗词的世界。”李蕴珠说。

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换届,要求甘肃省推荐两名理事。李蕴珠凭借才气和作品受到省诗词学会推荐,毫无异议地在中华诗词学会占了一席。

那些年,李蕴珠的作品如春花盛放。她写“偏从雪里吐芬芳,访艳村南兴味长。不忍喧妍轻折去,归来犹自满衣香。”也写“绣幄香浓,海棠明艳,玳梁缱绻双棲燕。”她写风花雪月,也写时事历史,她用一位女诗人的细腻和柔韧,在人们开始创作现代诗、口语诗时,坚守着古诗词的韵律平仄,搭建了一方精致美丽的诗词天地。

退休之后的五六年间,李蕴珠一度收笔,潜心礼佛,含饴弄孙。如果让一个出色的女诗人就此沉溺于凡俗,那多么可惜!好在,转机出现了。

2016年,天水老年大学聘请李蕴珠任诗词班教师。这个班也是天水诗词学会的会员培训基地,先是每周四和周六,后来改为每周六的整个上午,李蕴珠都会在课堂上讲解诗词,讲初唐四杰,讲宋词赏析,讲红楼诗词。正式报名的学员30余人,听课的却往往呼朋唤友地来40余人。

课堂上会留作业,第二节课李老师会修改点评。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李蕴珠会对学员们的作品认真指导,细致修改,然后将好的作品制作“美篇”在网络上传播,甚至推荐刊物发表。李蕴珠一再地说:“老一辈的先生们曾循循善诱,提携培养了我,所以自己会写也不能只自己写,要向老先生们学习。只要有人喜欢,愿意花功夫学习,我一定倾囊以授。文化的传承很重要,不能断。”

2018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了“女子诗词工作委员会”,由时年94岁的叶嘉莹先生掌舵,随后全国省级诗词学会也纷纷成立自己的“女工委”。甘肃省诗词学会成立“女子诗词工作委员会”时,推荐天水的李蕴珠出任主任。在这个平台上,李蕴珠和她的诗人朋友们存着宏图大志,也保有着一份平淡恬静的心态。春天到来,她们将陆续去往临洮、敦煌等地采风,和全省女诗人一起互相学习,交流切磋,将陇上才女诗家锻造成一支端庄秀美又卓尔脱俗的诗词队伍。

今天,手机占领了人们最多的闲暇时间,李蕴珠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尤其是热爱诗词的人们,能够认真地捧起书本,系统地研读学习专业知识。她更希望,古典诗词的研究创作能够走进校园去,让正处于求知最佳阶段的孩子们从小就爱上诗词,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最佳的状态接续下去。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李蕴珠也有想不通的时候。但每每此时,想到自己并非百无一用,还能写首诗作来抒发自己的情绪,便更觉诗词是苦乐人生的一束鲜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诗词本是寂寞之学,但写诗传诗,一直走下去,这条路就不寂寞了。

新闻推荐

临洮公路段加大节后路域环境综合整治

临洮讯春节过后,临洮公路管理段加大节后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恢复安全优美的公路通行环境。该段各站职工针对春节...

临洮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洮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