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慨而慷 改革开放40年临洮城乡建设巨变扫描
民俗里的王家大庄
本报记者丁陆军通讯员王亚海杨忠平
40年沧桑巨变,古城临洮,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蝶变为甘肃南向通道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甘肃乃至西北知名的“休闲之都、水岸之城”。
“下雨一身湿,走路两脚泥”、“扁担挑水吃、来回大半天”、“夜挑煤油灯、续油来照明”……这些谚语,是改革开放初期临洮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路通南北”引领城乡变革
40年日新月异,放眼临洮大地,城乡建设已踏上时代“快车”:全县城镇道路、桥梁、绿化、排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基本住房条件不断改善,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使城市旧貌换新颜,阳光水岸、洮水明珠、卧龙湾水镇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优秀住宅小区为城市增光添彩。
说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八里铺镇王家大庄村的村民赵维权感受非常深刻:我们村里有条小河沟,上世纪80年代以前,群众过河时在小溪里搭几块石头就过去了。80年代之后,修建了木头吊桥,大家再不需踩着石头过河了。到了2014年,在村党支部的带动和支持下,修建了水泥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王家大庄村群众出行方式的转变折射出的是临洮县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天翻地覆的变化。
经过长期不懈的奋斗和努力,临洮从一个城市建成区不到5平方公里的小县城,逐渐成长为城市建成区17.68平方公里,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功能完善的区域节点城市。
隆冬季节,漫步在临洮县城,一条条宽阔笔直的街道、一幢幢典雅大方的楼房、一个个别致温馨的广场……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临洮推进城市建设所取得的卓然成效。文峰西路旁的古长城、太极球、彩陶、三国文化墙等一尊尊唯美的人文景观,为临洮这座古城平添了几分灵气;漫步在洮河之滨,宽阔的河面令人心旷神怡、心境开阔,洮河景观改造工程的建成,不仅给市民增添了休闲游玩的新去处,也给各种水鸟带来了栖息地,每到冬天,野鸭、天鹅、斑头雁等水鸟飞到洮河过冬,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临洮县按照“显山、露水、彰文”的城市建设思路和建设人性化城市的目标定位,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建成了洮河景观改造工程和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新增景观水面100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实现全覆盖,高标准完成了南门、东门、北大街、线市街等主干道改造和80%的背街小巷硬化,建成了一批高品位住宅小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7.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1.5%、绿化覆盖率29%,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形象品位明显提升。
(转2版)
新闻推荐
杨建民王蓬先生著述,大都扎实丰厚。小说中的《山祭》《水葬》,文史行笔《山河岁月》《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拉萨》《横...
临洮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洮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