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系列 64 张衡和地动仪

新晨报 2018-05-10 01:09 大字

张衡是南阳人。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到了长安和洛阳,在太学里用功读书。当时洛阳和长安都是很繁华的城市,城里的王公贵族过的是骄奢淫逸的生活。张衡对这些都看不惯,写了两篇文学作品《西京赋》和《东京赋》(西京就是长安,东京就是洛阳),讽刺这种现象。但是张衡的特长还不是文学,他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担任了太史令,叫他负责观察天文。

地动仪是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 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 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以青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头,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所以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公元138年3月1日,陇西发生地震(今甘肃临洮、兰州附近,震级6.75级),洛阳无震感,但是地动仪被触发,检测到了千里之外的地震。几天之后快马来报得到验证,京师学者无不佩服它的奇妙。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仪器检测到地震,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因此,地动仪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套观测地震的装置。

可惜的是1700多年前,地动仪在战乱中消失,它的模样和工作原理成为千古谜团。现在的地动仪形态是后人根据典籍记载和想象复原的。

扫描“济南市地震局信息服务平台”二维码,可进入“济南市地震数字科普馆”,同时了解更多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新闻推荐

“菜单式”讲习成脱贫攻坚“加速器”

通讯员穆军学金淑玲时下,在临洮大地上,新时代脱贫攻坚农民讲习所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讲习活动热火朝天,全县各个乡镇都开办了以“四讲四干”为主题的“课堂式大宣讲”。但是...

临洮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洮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