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临洮:小百合催生扶贫大产业

定西日报 2017-11-03 08:14 大字

本报记者王亚海

数着卖百合收入的8万块钱,临洮县上营乡包家山村妇女申韦娟的脸上乐开了花。申韦娟说,加上卖中药材和洋芋的钱,今年的收入能超过10万元,这是她家历史上收入最多的一年。

在临洮县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作为这场硬仗的主战场之一,上营乡的包家山村,属于深度贫困村,海拔在2400米左右,山大沟深,高寒干旱,全村88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临洮县把发展百合产业作为高寒山区调整产业结构、助推***的重要支撑,加速百合基地建设步伐,计划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上营乡包家山村的申韦娟便是临洮众多扶贫对象中的一个。

因为丈夫生病、巨额医药费的支出、劳动力的缺乏,贫困户的“帽子”让申韦娟一戴就是几年。近几年,在***政策的帮扶下,申韦娟越来越看到了希望。她说,农村合作医疗为***户报销的比例高,还有大病救助,这极大地减轻了她家的负担。最让她高兴和充满希望的是,她种植了10亩百合。

申韦娟个头不高,但是很要强,她有着大部分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她说:“今年的百合行情不如往年,但2亩多地的百合还是卖了8万元,这比过去种小麦、洋芋都要多。这几年通过种植百合,我们家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就要靠种植百合摘掉贫困户的‘帽子\’。”生活虽然给了申韦娟太多的不幸,但是她还是很乐观。她本人也因为一次车祸左臂骨折,一块钢板永远留在了胳膊内。

据上营乡党委书记秦恩介绍,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他们发现包家山村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百合生长,出产的百合个头大、鳞茎白、口感好,于是引导群众发展百合产业。现在,百合种植在这里得到全面推广,村里95%以上的农户都在种植百合,面积达到1800多亩。

临洮县农业局副局长刘纪成告诉记者,针对广大百合种植户缺钱少技术的实际问题,县上协调甘肃银行为百合加工销售企业和富民专业合作社贷款500万元,发放***贷款200万元用于发展百合产业。在此基础上,加大技术培训,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宣传兰州百合的栽培技术,指导群众严格按兰州百合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

走进中铺雪源金正百合有限公司,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对百合进行筛选、分拣、装袋,包装好的百合,将远销上海、北京等城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不仅解决了当地2000多户农民卖百合难的问题,而且帮一些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据了解,临洮县已培育百合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8家,发展百合种植、加工、购销专业合作社26家,年加工量达到3800多吨。

上营乡包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包建国说:“目前,百合市场价格每公斤14-20元,每亩收益为1.5-2万元,除去成本,每亩纯收益能达到6000元。如今,包家山村委会也成立了百合产业农民合作社,大家再也不愁销路了。乡亲们都有了可观的收入,有一部分人在县城、兰州买了楼房,有一部分人买了小汽车。”

如今,临洮县食用百合生产区已纳入“兰州百合”原产地保护范围,全县百合种植面积达3.6万亩,年采挖面积达1.2万亩,商品量达900万公斤,总产值达1.53亿元。

新闻推荐

工行定西分行开展优秀员工先进事迹巡讲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师瑞徽)为进一步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积极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促进全年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10月16-19日,工行定西分行在全...

临洮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洮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