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土保持晒出“成绩单”

四川农村日报 2021-12-20 06:51 大字

清溪河小流域治理后。 资料图片

积金镇逸秾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 洪瑜 摄

编 前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

近10年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公里,带动全国实施坡改梯面积近500万亩。为加快推进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近日,记者随省水利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清溪河、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等地,实地探访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先进案例。

泸州市纳溪区 打造“中国最美小流域”样板

亮点:关闭流域内工业企业,大力实施水系净化工程,对护岸措施、生态水系、污染源治理等措施进行优化配置

“以前清溪河就是个小水沟、还很臭,鱼都喂不活。现在,水变清亮了,两边岸变美了,我们有空的时候还能在景区里面打工挣钱。”12月13日,站在泸州市纳溪区清溪河旁,当地村民邹锐龙看着眼前的清溪河,心中充满喜悦。从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变成缓缓流淌的清溪河,蝶变背后是纳溪区小中见大,着力打造“中国最美小流域”示范样板的实践。

据介绍,清溪河地处的泸州市纳溪区,当地水系资源丰富,有19.8公里长的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区域内有大小溪河130余条。“党的十八大前,清溪河流域植被比较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流域内的12家工厂,造成水源污染,常年水质居于劣V类。”纳溪区水务局局长蒋齐武介绍说,“十三五”以来,纳溪区积极治理水土流失,把治水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使水生态、水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其中,清溪河小流域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一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蒋齐武表示,为了让水土保持项目达到更好效果,纳溪区建立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众参与”的机制,以国家专项资金为撬点,积极整合农业、林业等项目资金和社会投资介入,成功打造了“生态+环境”示范样板。在关闭流域内工业企业的同时,纳溪区还大力实施水系净化工程,对护岸措施、生态水系、污染源治理等措施进行优化配置,整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使得流域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Ⅲ类水以上标准,每年保水量比治理前增加18.6万立方米。

除此以外,该区还依托独特的丹霞地貌,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在山顶戴帽植树造林、山腰种植茶树果树,山底规划建设生态花卉基地,栽种冰岛虞美人、紫罗兰等500余个珍稀品种,让瘠土变花园、变果园、变茶园,形成“四季花海、花果飘香”的滨水景观。

同时,该区还打造了川南第一漂,七彩玻璃栈道、高空蹦极等娱乐配套项目,将“花文化”与“酒文化”有机融合,多种特色元素叠加,昔日被严重污染的清溪河变成“花田酒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水利风景区,凭借千亩特色花海,景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达4万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纳溪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由420平方公里减少到217平方公里。

中江县积金镇 描绘田、林、水的美好图景

亮点:统筹实施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治理、水功能修复三大工程,同时构建“核心区+辐射区”模式,将治理与产业发展结合

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德阳市中江县属于丘陵农业大县,全县面积2200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中江县水土流失面积787.23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35.8%,属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平整的田块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农户收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12月14日,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逸秾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管理负责人谢志军站在成片的柑橘园前同记者说。近年来,中江县不断通过控制侵蚀、保护水源、治理流失来加强小流域的治理,并科学统筹实施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治理、水功能修复三大工程,有效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与生态环保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从前我们这里水土流失很严重,属于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2018年时,国家把我们镇的磐山村作为示范区建设实施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以下简称水保项目),涉及13个村,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4平方公里。”谢志军表示,积金镇水保项目通过对坡改梯的建设,使合作社的大棚土地坡度变低,仅用水施肥就能达到平均效果;另外,平整的道路使得田间运输更为便利,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此同时,逸秾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利用水保项目建设蓄水池的基础上,搭建了基地水肥一体化系统,极大方便了基地的农事活动,提高了农事效率,杜绝了干旱季节缺水情况的发生。

积金镇在水保项目建设中,还积极探索构建“核心区+辐射区”模式,该模式将治理措施与产业发展需要有效结合,实施了布设蓄水池、截排水沟、修建生产便道、发展经果林等配套措施,通过引进中江县逸秾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使当地村民从土地流转得租金、园区务工得酬金、产业分红得股金、集体经济得收益。

积金镇党委副书记肖遥表示,自水保项目建成以来,积金镇群众户均增收约6000余元,还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下一步,积金镇将持续围绕乡村振兴、河长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局,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土流失防治,重现川西乡村中田、林、水的经典格局。

延伸阅读

动态监测水土流失重点关注“因何流失”

四川省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如何?据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游翔介绍,近年来,四川省通过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开展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治理等重点工程,使全省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持续改善(水土流失状况是反应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综合性评价指标),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面积“双下降”态势。

监测结果表明,四川省从2011至2021年十年期间,水土流失面积从2011年的12.1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10.95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1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减幅为9.53%;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的同时,水土流失强度也明显下降,其中“强烈”以上的面积由原来的(2011年)3.02平方千米减少到目前的1.56万平方千米。

游翔表示,我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已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仅能够说明“是否流失”,还能解答“流失了多少”“因何流失”。通过室内遥感影像解译、室外复核验证以及模型计算等方式,可以精确摸清全省年度水土流失状况以及不同年度之间动态变化。

据了解,四川省级完成的92个县(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任务,国土面积就达到13.6万平方公里,使用的高清遥感卫星影像404景,仅仅每年通过人机解译勾绘的图斑总数就达到435 万个左右,形成专题图件732幅,77套统计表格,每年形成的成果数据就达到100G以上的存储量。

如今,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采用特殊模型计算,与以往只监测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现状和林草植被等3个因子相比,动态监测则将影响水土流失的因子增加到7个,即降雨、土壤、坡度、坡长、植被覆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耕作模式,既考虑了自然因素,也考虑了人为因数,现在的评价模型更科学合理。

本版撰文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新闻推荐

收萝卜种菌子搬迁村民就近挣票子

□顾朝辉特约通讯员肖开丰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佳11月25日清晨,中江县回龙镇沿河村兰礼良、侯素华、唐德友、...

中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中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