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机械化 丘区找到粮食生产增收新模式

四川农村日报 2021-10-12 00:31 大字

机械化收割玉米。

收获玉米。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拉尺、标记、装袋、上秤、记录……玉米地里一派繁忙景象。9月10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农业大学和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在回龙镇新站村实施的“四川丘陵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实地考察当地500余亩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片,选择3块代表性田块共计5.2亩进行现场机收。验收结果显示,最高亩产669.2公斤,平均亩产612.7公斤。

在回龙镇新站村,夏玉米的收获也意味着该区域完成了完整的“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综合此前该片地块小麦季亩产,全年粮食平均亩产超过1000公斤。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袁继超介绍,以“小麦-夏玉米”为代表的净作两熟新模式适应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逐渐成为四川省丘陵旱地主要种植模式之一。

观现场

亩产超600公斤,增产显著

收获的九月,玉米地里一片金黄。收获现场,机器轰鸣,两台玉米专用收获机同时开割,验收专家忙于丈量土地,查看收获效果,从收获机粮仓接取籽粒称重、记录。

“此次验收是对‘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成果的一次检验。”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孔凡磊向记者介绍,该技术通过选用仲玉3号、正红507号等宜机抗逆丰产玉米良种,旋耕后采用3行玉米精播机或免耕条件下采用3行条带旋耕精播机适墒单粒播种,每亩播5000粒左右种子,保苗4500株左右。玉米生育期间,还通过无人机精准用药统一绿色防控病虫害和化控防倒,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10天-15天采用履带式玉米籽粒收获机收获。

收割完毕,记者看到川农大的研究生在袁继超的带领下再次来到田间,捡拾一定范围内掉落的玉米果穗和籽粒装袋称重,计算总损失率;然后从收获机粮仓中取样调查测定杂质率、籽粒破碎率和含水率,分析机收的质量,并准确计算玉米产量。

结果显示,各项机收质量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GB/T 21962-2020),玉米平均亩产612.7公斤,不仅远高于2019年四川省玉米的平均亩产431.89公斤,还远高于周边农户400多公斤的亩产水平。

破难题

多举措推进丘区玉米全程机械化

“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方平原区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但四川省丘陵地区要实现这一目标还任重道远。”收获完玉米,袁继超在田间感慨,四川省丘陵地区耕地面积约为6000万亩,占到全省耕地面积的60%左右,而四川省玉米种植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丘陵区田块细碎、高低不平等条件成为阻碍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使四川省玉米生产提质增效?

“针对丘陵玉米机械化生产难题,我们和基层农技部门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孔凡磊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川农大和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在中江县以“五良”为引领,推进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农机推广部门优势互补,通过试验研究和示范,探索形成了适宜丘陵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发展机械化,农田是基础。”中江县农技站站长兰汉军介绍,在川农大的专家指导下,中江县依托国家有关项目支持,以适宜机械化作业为目标,推动农田道路建设、集中连片、土地平整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扩展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为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

兰汉军介绍说:“川农大的专家根据本区玉米生产特点,指导引改适用农机具,我们协调联系农机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分阶段和作业环节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形成了社会化精细服务新机制,解决了购机用机难的问题。”

针对丘陵玉米传统种植不便于机械化操作问题,“我们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在适宜地区推广小麦-夏玉米、油菜-夏玉米两熟净作新模式,春玉米改夏玉米,间套作改净作,不规范种植改标准化宜机配置,微型机改中小型机,手动喷雾器改植保无人机,人工摘穗改籽粒直收,基本实现了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袁继超说。

看成效

经济与生态效益双统一

与原有的套种模式相比,净作两熟模式还有哪些优势?

“净作两熟新模式可以实现周年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改微型机为中小型机,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袁继超告诉记者,玉米通过全程机械化生产,每亩可节约劳动力3-5个,节本增效400元以上,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大幅度提高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重要意义。

“此外,机械化生产可以有效解决秸秆还田问题,小麦、玉米收获机均会将其秸秆粉碎后均匀地覆盖于地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实现了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生态效益显著。”袁继超告诉记者。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及南方玉米专家组组长、省农科院科技合作处处长刘永红表示,净作两熟新模式在新的发展时期更符合当下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需要。通过10余年的推广,四川省2021年这一模式的推广面积达到了430余万亩。

新闻推荐

中江东北镇: 疫苗接种小分队“串门”村民家

(记者徐皓)为进一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建立全民免疫屏障,近日,中江县东北镇联合凯江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成立流动疫苗接种小...

中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中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